时间:2015-02-07 10: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徐建华 点击次数:
摘要:指出了澜沧县是茶树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但茶叶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所拥有的资源极为不符,为此,对澜沧茶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地看法及对策。
关键词:茶园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04002
1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澜沧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普洱茶的故乡,境内有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过渡型大茶树。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目前已成为澜沧县支柱产业之一,到2013年末我县茶园总面积达35.8万亩。茶叶总产量14406万t,产值7.61亿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农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312个和30个普洱茶加工车间,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
2澜沧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茶园管理不到位,低效茶园面积比重大。澜沧县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市第一,但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低效茶叶面积较大,效益不高。
(2)茶园中农药的使用较为频繁,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由于茶农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为了控制茶树病虫害,盲目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使大多茶叶产品农残超标。
(3)茶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形成产业协力与整体竞争优势,有的甚至一户一个茶厂。这种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使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机械化水平低,茶叶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局限于价格为主的低层竞争,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整体竞争优势。
(4)加工车间简陋,生产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
(5)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源运用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
(6)茶叶企业经营思路保守,市场观念淡薄。澜沧县茶叶企业一直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以量取胜的战略,不注重茶叶品质的提升或茶叶产品价值的深挖掘,不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
(7)企业、基地整合难度大,产业链延伸度不长,低水平的小企业大量存在,对改进工艺、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方面缺乏动力。
3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经济管理
(1)加快标准茶园工程建设,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推广实施全国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对茶园建园基础差的、未老先衰的茶园实行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园、改土、改植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茶园要求。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提高茶农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平均单产和内在质量,提高鲜叶价格,使茶农真正得到实惠。
(2)将澜沧县全部茶园建成为生态茶园,每亩种植适宜树种10~12株6个树种以上,使茶园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茶园建设上,应建立以茶为主、茶与经济作物等立体组合栽培的生态茶园,各种作物合理配置,共生互利,形成立体植物组合,改变群落内水、气、光、热状态,促进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控制茶园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加强茶园农业工程建设,运用先进的蓄水、节水技术,补充和改善土壤肥力,引进生物种群,改良土壤结构。在景迈、芒景实行高密度留养,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其于茶树全部砍除。
(3)茶园综合病虫害防控。在全县茶园内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对茶园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如推广的黄、蓝板粘胶诱杀,及太阳能杀虫灯等,推广生物农药的运用,避免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采用茶园合理修剪、及时采摘、绿肥种植等农业措施,率先在茶产业中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4)引导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加强对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建立统一档案记录茶园投入品管理模式。组织力量对茶叶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期监督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
3.2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茶叶合作社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