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就业的因素与对策(2)
时间:2013-11-06 13: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程译川 点击次数:
2.就业结构不平衡
在十一届人大的5年里,我国政府在城镇化和解决城镇人口就业方面成就斐然,"5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但就业结构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第一,城乡就业比例不协调。由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城镇就业在总人口的占比中有所提高,但乡村就业比例依旧高于城市;第二,城镇失业群体从低素质向高素质蔓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初,低学历是失业的主体,但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呈明显上升态势;第三,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有限。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30731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40.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数远远低于第一产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到了2011年,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26594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34.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所增加。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过低。
3.科技进步的因素
马克思说,"生产过程变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明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和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劳动就业始终是一对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也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部门预测2000年科技对GDP的影响为45%左右,2020年将达到55%~60%。科技的发展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大降低,原本作为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一般加工工业领域,在科学技术进步导引的发展中不仅没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反而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这样为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了新的困难。
4.经济增速放缓
奥肯定律告诉我们,一国GDP的增速和失业率负相关,经济增长速度每提高2%,失业率就降低1%。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外贸、投资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冲击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速的放缓,增加了解决就业的难度。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多年来首次低于8%。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依靠国外市场的出口型企业纷纷倒闭,带来了企业减员或者岗位消失的问题。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应继续花大力气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商贸、教育、社区服务等。作为世界工厂,我国要抓住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机会,同时大力发展为三大产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增加社会的就业容量。同传统企业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容纳劳动就业的容量要远远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大型企业。
2.继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继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全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劳动密集、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将劳动力过剩相对劣势转化为知识技术与劳动力密集相结合的相对优势。
3.完善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
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国家指导下的市场就业体制。政府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市场,减少政府在劳动力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使劳动力的流动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之下自由流动。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市场,我们要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缩小城乡就业环境的差距。在这一艰难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整体覆盖面还比较窄,绝大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没有在社会保险体系的保护之下。这就导致了就业人员都想办法进入国有和集体企业,不利于劳动力在不同的经济所有制之间流动。
4.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
2013年,我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民族的创新能力。在使用一切传统手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外,应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这样既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又提升了民族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解决好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的一个大难题,必须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创造性地做好就业工作,为搞好就业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