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24 16: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高敏 点击次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A-S模型
现代偷逃税研究的开山鼻祖当属Allingham和Sandmo(1972)在Becker(1968)对犯罪经济学和Mossin(1968)等对风险、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偷逃税模型的根基——著名的假设完全理性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偷逃税模型(A-S模型)。模型假设处罚的比例是基于未申报的收入额,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模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当处罚率和稽查率增加时,人们会增加纳税申报额,那也就意味着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第二,个人收入的变化对纳税人的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纳税人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递减的,当人们的收入总额增加时,人们更倾向于从事有风险的活动,继而减少自己的纳税申报额。第三,税率对纳税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税率增加时,更高的税额使人们的收入减少,收入效应会减少人们未申报纳税的收入额,即收入效应是负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替代效应会促使人们增加自己未申报纳税的收入额,从而带来正的替代效应。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使得税率对纳税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Yitzhaki(1974)对经典的A?S模型的假设进行了修改,假设处罚率是基于逃税额的比例,同样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此模型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即随着税率的增加,人们会增加纳税申报额,减少逃税额,提高纳税遵从度。在Yitzhaki的模型中,由于处罚率是基于逃税额的,替代效应就消失了,而负的收入效应使得随着税率的增加人们会减少逃税额,提高纳税遵从度。但是这一结论却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直觉相违背。一般来说,较高的边际税率会增加人们的逃税额,因为逃税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2、前景理论
Kahneman和Tversky(1979)认为个人在风险及不确定性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期望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为了弥补期望效用理论在解释个人选择行为特征中的缺憾,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论。论文发表他们发现了确定性效应即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孤立效应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和反射效应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
此外,国外已有不少学者运用前景理论来分析偷逃税问题。Bernasconi和Zanardi(2004)运用累积前景理论来分析偷逃税问题。其设立一个一般的参考点。纳税人处于两种状态,没被稽查到和被稽查到。在他们的假定中,纳税人处于相对于参考点的收益和损失两种情况。Kanbur(2004)将前景理论的原则分别纳入个体和政府的决策行为中,探讨了收入不确定时道德风险下的最优税制理论。以人均收入水平为参考点进行分析,如果代理人的损失厌恶程度足够大,大到和委托人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当,那么“随机型”税收机制对于低收入而言是最优的。如果委托人的损失厌恶程度超过了代理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最优边际税率将是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的一个函数。Dhami和al-Nowaihi(2006)则比较全面的研究了传统的基于期望理论逃税分析与基于前景理论的偷税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概述
近年来,偷逃税问题以及前景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国内对偷逃税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主要还是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消化,如耿军会(2008)在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行贿对稽查概率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了扩大,指出收受贿赂会造成中国税收更大规模的流失。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罗光(2007)将税收遵从成本引入了偷逃税模型,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理,得出随着税收遵从成本的提高,会导致税收申报收入的减少,并对如何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出了若干的建议,从而来提高个人的纳税遵从度。郝春虹(2006)以我国先行税制为框架对传统偷逃税理论进行了修正,分别从税率、处罚率、偷逃税种、完全的理性人四个方面分别修正了传统的偷逃税模型,尤其在税率方面,针对我国工薪所得中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将固定比例税率变为平均税率,发现申报收入会随着平均税率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2、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研究
陈平路在A-S模型框架下,摒弃完全理性假设,基于累计前景理论即CPT建立个人偷逃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区分个人固定收入和非固定收入,并确定了社会耻辱的一个临界点,大于该值则人们倾向申报全部收入,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在不同性质收入下的个人偷逃税行为,合理的解释了纳税人的行为。由此得出了羞耻感与偷逃税行为的关系:一、羞耻感的增加会降低减少偷逃税情况发生,羞耻感适中则会产生固定收入与非固定收入申报不同的情况,当羞耻感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会自发杜绝偷逃税的发生;二、羞耻感适中的社会,税率因素自纳税人权衡逃税与否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税率的提高纳税人对非固定收入的瞒报会更加青睐,偷逃税的情况越发严重;三、羞耻感适中的社会,随着稽查率的提高,纳税人对收入趋于如实申报,但当人们足够自律时,过度的监管则会适得其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平路.基于行为经济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J].财贸经济,2007(11)
[2]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