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舞弊及其治理
时间:2013-11-27 11:2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晓敏 点击次数:
摘要:在会计工作中始终是将客观真实原则放在首位的,而会计舞弊行为则严重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诸多危害。通过剖析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及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会计舞弊;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86-01
一、会计舞弊及其危害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在会计工作中始终是将客观真实原则放在首位的,而会计舞弊行为则严重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诸多危害。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由于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使之难以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向,无法及时准确作出经济预测和决策,也无法合理有效地组织税收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投资者而言,无法通过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合理的风险判断,甚至做出错误判断,造成经济损失;对于企业而言,舞弊行为产生的会计信息,背离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使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于会计行业而言,由于舞弊行为而失去公信力无疑将是自绝生计。
二、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及原因
我国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和及时性,这就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并可以验证。但会计舞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背离客观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虚构经济业务的发生。这是会计舞弊的最常见手法,企业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常凭空捏造并不存在的经济业务。这样的业务由于并不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建立在无本之木上,不具有任何可信赖性。
2.隐瞒或篡改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式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是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客观的基础,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首选。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常采用经济业务事项的虚拟、发票应开金额与实际发生额严重背离、篡改发票上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内容与金额等舞弊行为。
3.关联方串通欺诈。会计属于内部控制比较严格的系统,每个环节都要控制方法,所以关联方串通称为会计舞弊的常见手法。在实务中,采购人员与验收人员舞弊最为多见。
4.做假账行为。会计应反映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是会计舞弊则不能正确地按照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核算,形成在相关会计核算资料中认为的记载虚增或虚减成本利润。此外,会计舞弊对相同的经济业务为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完全不同财务信息。一些企业内外多套账,一套内部财务账,多部对外账,以达到应付有关部门的目的。
之所以产生会计舞弊,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会计政策法规滞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每当许多新情况发生难于找到合适的准则作为有效地会计业务基础;其次,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企业逐利进行舞弊欺诈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三、会计舞弊的治理
1.健全会计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立法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已制定并发布了几十个相关规则及法规,但面对新形势,这些会计政策与法规具有滞后性,应及时调整,跟进经济业务发生发展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业务增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反,内部控制不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所以,迫切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规范会计的行为,将大大降低会计舞弊。
2.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我国会计法规虽不健全,但认真贯彻实施还是能够基本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但许多单位故意违反法律,蓄意造假,这是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因此,加强执法及例行常规检查是防范会计舞弊的头等大事,是政府及审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实施者,为此,会计管理部门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会计欺诈的发生率,同时加强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中国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