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理健康教育
即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三、结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行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知(知识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健康知识的学习是终身的,在不同时期儿童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尽相同,途径也是非常广泛的,幼儿园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有目的是主要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是搞好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另外,家庭成员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会时时刻刻影响孩子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有赖于家庭成员的知识背景和习惯。再次是社会的影响,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标语、互联网等媒体,及专家面向大众的讲座、报告、咨询和社会针对促进大众健康制定的法律法规。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通过思考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和对他人的责任,形成信念,坚信健康的行为会对健康人生的价值,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为了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来为生活环境卫生的改变,消除可能危害人们健康的隐患而努力工作,儿童的健康就有了保障。经过教育机构、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陈西玲儿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动状况及策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第2期
[2]沈琳幼儿园健康教育初探.幼教天地[J]第7期
[3]马富成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