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7 14: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其泰 点击次数:
《史记》以下,中国历代也产生了众多史学名著,其中较为重要者有《汉书》、《通典》、《资治通鉴》、《通志》、《通鉴纪事本末》、《文献通考》、《明儒学案》等,它们的成功都与史家高明的编纂思想密不可分。至晚清,时代发生了剧烈变动,历史编纂学也由传统向近代嬗变。这一时期,历史编纂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创始于《史记》的典志体受到关注并得到改造,作为撰著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史学著作的新形式,先后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日本国志》等名著,并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至晚清《日本国志》诸作,我们可清楚看到,史学名著无一不是史学家惨淡经营、呕心沥血纂修而成的。它们绝不是作简单的资料的汇辑或史实的连缀,而是要写出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治乱盛衰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的分析、评价,写出史学家所要强调和凸显的最有意义的东西何在,写出史学家对历史演进趋势的预见,写出史学家对壮美的场景或沉重的代价所唤起的感情与思考。凡此种种,都是历史学家根据其确定的编纂思想来记述议论和组织安排的。
其中,有些史家已经明白地作出了概括和提炼,有些则蕴涵于史书中而需要我们加以.绎阐释,抓住历史编纂思想作为切入点进行剖析,就能有助于由表层的认识达到实质性的认识。我们坚持这样做,就有可能进一步读出史书中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读出史家的精心运思和周密组织,读出史家深沉寄托之处及其与时代脉搏的息息相关。抓住编纂思想这一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就能大大深化我们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史学演进的认识,成效显著地推进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并不断增强、发展、深化其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2]刘知幾.史通[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3]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M].武汉:武汉出版社,
[5]王国维.观堂集林(二)[M].北京:中华书局,
[6]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8]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
[9]赵翼.廿二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
[10]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
[1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
[1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
[13]白寿彝史学论集(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论语[A].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5]孟子[A].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6]茅盾.梦回琐记[J].文艺报,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