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10 09:1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窦鹏 点击次数: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概念,并以陕西省图书馆工作实践为例,分析该项工作的背景、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和取得的实绩,以期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库;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陕西
1省级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
自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惠民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旨在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加工、整合与传播,从而达到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目的。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文化共享工程32个省级分中心网站共建立了286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其中,东部地区9个省级分中心共建设地方特色资源项目81个,平均每个省级分中心9个;中部地区10个省级分中心共建设地方特色资源项目116个,平均每个省级分中心11.6个;西部地区12个省级分中心共建设地方特色资源项目89个,平均每个省级分中心7.4个。东部和中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地方特色资源项目数量较大,内容较为丰富。特别是浙江、湖北、湖南和江西四个省级分中心,不仅特色资源内容较多,而且质量也相对较高,使公众能够较详细地了解该省的历史文化及民间文化特点。而西部地区地方特色资源项目建设则相对薄弱,个别省级分中心对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数据资源量相对较少,质量也不高[1]。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及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推广,省级图书馆在本地区地方特色资源项目建设工作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相关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2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概念
地方特色资源库是将某一地域独特性的专题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加以数字化并组织起来的文献信息集合,通常采用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广大读者用户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随时随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爱乡情怀,开拓文化强国之路。笔者以陕西省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为例,探讨该项工作的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和取得的实绩,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3陕西省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国历史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及品类众多、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前后历时达1,100多年。及至近现代,辛亥革命、西安事变、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都对陕西乃至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陕西拥有秦岭、华山、渭河、汉江等山川,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矿产、动植物资源;又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技术基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陕西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坐标中心。
4陕西省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历程和实绩
陕西省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为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库提供了客观基础。陕西省图书馆在2006—2015年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先后立项19个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截至2016年1月,有13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6个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4.1起步阶段
2006—2010年,陕西省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本阶段陕西省图书馆初步建立了数据库建设流程和管理制度,采取馆内跨部门合作完成的方式进行,由文化共享工程办公室负责项目申报、传达文件等工作;地方文献课题组承担选题策划、设计大纲、筛选文献、标引入库、数据审校等工作;数字资源部承担数字化加工,网络技术部承担网页设计、平台搭建、频道开设、链接发布等工作;地方文献课题组与共享办数据库组分担数据库建设任务。经过2006年的筹备,2007年陕西省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试点单位,申报了《西安事变》《陕西帝王陵》《秦腔秦韵》等8个数据库项目,选题涉及陕西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间美术、史料、自然景观等地方文化资源。
《西安事变》数据库从事变简介、人物志、大事记、纪念旧址、档案史料、历史图库、追忆广角、历史评价、研究论著、机构学者、今日报道、影视文艺等方面介绍“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数据库有万余条数据,包括文本、图片和视频。数据库内容为:人物部分,共介绍22人的人物生平及与“西安事变”相关的经历;史料部分,力求全面,国内出版物公布的史料基本全部收录;研究论著部分,入库相关论文索引2,288篇,入库相关图书目录582条,视频节目144集。
《陕西帝王陵》整合陕西帝王陵墓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收录重要人物、陵寝制度、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艺文等多方面内容。《陕西帝王陵》数据库2007年立项建设,2008年主体内容及框架建设完成。《陕西帝王陵》续建库2012年立项,续建项目主要对原数据库结构进行改动,主要包括该库概述、补充完善学者机构、图书论著、秦始皇陵等栏目,对个别栏目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全库累计收录文献107册、文本2,000多万字、图片2,817张、论文及书目索引1,284条、视频节目71集,总计数据量11,740条。
《秦腔秦韵》数据库2007年立项,2008年基本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收录文献主要是秦腔剧种及相关内容。《秦腔秦韵》续建库2012年立项,续建项目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新增20多个地方戏剧种,补充全文图书、图片、戏曲视频、音乐图谱等。数据库包括剧目、剧中简介、音乐、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名家、表演艺术、演出习俗、戏曲文物、学术研究、艺术赛事等16个一级栏目、34个二级子栏目。目前,全库有文本820万字、图片3,797张、曲谱图片966张、戏曲视频561集,数据总计6,969条。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综述、法规文件、国家级保护项目、省级保护项目、传承人、论文专著及陕西非遗保护动态等7个栏目。目前,已建包括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二、三批省级项目名录500余项,国家级第一批项目名录25项,随着以后非遗名录的继续公布,数据库内容将会不断更新完善。数据库建设的每一项名录都从其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制品及作品、传承谱系、基本特征、主要价值、濒危状况、保护计划等方面介绍项目内容。目前,数据库共有数据5,569条,其中图片资料1,500余张,视频资料260余部。
《陕西民间美术》数据库汇集了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其他等5大类、27个细类的民间美术文献图片,还收录了陕西民间美术艺人、陕西民间美术之乡、民间美术研究、美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视频赏析等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由于陕西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民间美术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该库将计划再拓展完善。
《陕西景观》数据库是有关陕西各地八景文化的,汇集了南宋以来主要是明清时期陕西境内所有关于八景的描述。该库除介绍各地县历史上的八景之外,还收录八景所涉及地区的有关历史遗迹、文物古迹、地方风光、风物民俗、奇闻逸事、神话传说及故事、人物与诗文游记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拥有上万条数据。
《陕西文史资料》数据库设有“已出版数据”和“手写稿图片”两个频道。两个频道均设有政治类、军事类、经济类、文教卫生类、社会类、人物资料、综合类、文学艺术类、附录9个一级栏目、45个二级栏目,收录陕西省已出版发行的文史资料(1983—2005年)52册,共计1,160万字,未出版发行的珍贵手稿史料(1959—1982年)图片也已录入3,000余张。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资料库》是2007年按照国家管理中心千里马资源分类并综合陕西地方特色视频而建设的视频资源库,收录文化系统自有的各类讲座、农业科教、戏曲等视频资源,也有海量的国内外优秀影片。每天实时更新视频节目,通过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网发布,基层群众可以免费观看。随着视频软件技术的发展,陕西省图书馆于2009年开始自主研发新的视频软件平台——陕西文化微播,原影视资料库于2012年停用,全部数据已导入了陕西文化微播,利用此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在PC、移动端随时随地观看陕西省图书馆的视频资源。
4.2探索阶段
2011—2014年处于探索阶段。陕西的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等特点,系列资源库的研发和建设适应这一客观存在,使得成规模、成体系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库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2011年开始,陕西省图书馆自建库尝试从单一选题逐渐转向系列选题策划。2011年申报“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系列资源库的第一个子库《人物库》,之后逐年申报《历史事件库》《延安精神库》等子库。2014年申报立项“丝绸之路”系列资源库的第一个子库《文物古迹篇》,其后陆续申报其他子库。
《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宝库》分为“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陕西汉传佛教祖庭艺术与文化”“佛教圣地——法门寺”三个版块。“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版块下设历史与发展、主要经论、著名人物、传说故事、历史典故、长安塔寺等栏目,“陕西汉传佛教祖庭艺术与文化”版块下设现状、主要建筑、文物、碑石、雕塑、壁画、研究文献、文学、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指南、视频欣赏、僧众活动等栏目,“佛教圣地——法门寺”版块,下设法门寺介绍、著名人物、佛指舍利、佛学院、建筑、文物珍宝、研究文献、文学、文化活动、对外交流、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视频欣赏等栏目。目前,该库总量为文本2,387万字、图片4,833张、视频37集,数据总计8,283条,较为全面系统地揭示陕西地区佛教祖庭文化,配合该库还拍摄了九集文化专题片《秦川佛韵》。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人物库》是陕西省图书馆自建的“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第一个子库,主要收录陕甘宁边区时期著名人物的相关文献资料。该库分十个版块,包括概述、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陕甘宁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领导人、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陕甘宁边区军事领导人、边区著名英模人物、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在陕甘宁边区的著名国际友人,共收录人物300名。按照相应标准,28名主要代表人物下设:生平简介、个人著述、史料文献、历史图片、声像资料、全文图书、参考书目等栏目;其余人物下设生平和资料栏目。全库收录文本5,525万字、2.5万余条数据、图片10,910张、论文索引6,489条、视频57集,总量2.2GB,是陕西省图书馆迄今为止自建库数据量最大的数据库。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历史事件库》是“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第二个子库,主要收录陕甘宁边区政府从1937年9月6日正式成立到1950年1月19日撤销期间,在陕甘宁边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库涵盖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战役战斗、重要组织机构等150个事件,设置概述、大事记、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战役战斗、重要组织机构、文献辑录、历史图库、参考书目、音像资料等10个一级栏目。入库文本942万字、图片2,242张、视频1,513分钟,数据共计6,324条。
此阶段,陕西省图书馆地方资源库建设工作模式较为成熟,每个项目设一名责编负责全库内容策划和协调沟通。遇到的困难在数据库技术与网页设计的衔接环节,整个数据库建设是内容建设先行,频道搭建在次,平面设计居后,此顺序有利于整体工作进程。
4.3挑战阶段
2015年以来,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工作的指导方针有所调整,除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以外,专题片、微视频、讲座拍摄等项目得到更广泛地推广。文化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5年度地方资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鼓励文化共享工程系统之外的其他社会单位,参与地方资源项目的申报、建设。鼓励引入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探索社会联合共建、共享版权的资源建设模式。”这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当年省级文化(群艺)馆首次参与项目申报工作。
2015年,除陕西省图书馆立项的《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研究文献库》《丝绸之路·文化科技篇》《节庆长安》专题片、《陕图讲坛》精品系列讲座以外,由市县级图书馆、省艺术馆等申报的《富平陶瓷多媒体资源库》《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文化专题片、《陕西省非遗项目资源保护及展示》文化专题片、《丝路意韵》文化专题片等项目均获得成功立项,这也意味着陕西省地方资源建设走向了多样化、社会化发展的新局面。
5结语
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应引起各馆重视,关注文化共享工程最新发展动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地探索和建设,才能为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我国的地方文化资源提供多层次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吕淑仪.文化共享工程省级中心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情报,2015(4):118-123.
[2]马耀峰.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43.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