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政策法规体系
时间:2016-03-01 14:5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骆世明 点击次数:
摘要:中国农业需要进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转型阶段。为了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分析了各 国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和我国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农业生态转型政策法规体系的原则是整体把握、系统 设计,因地制宜、分级管理,疏堵结合、奖惩有度,着眼基层、重在落实。分别就我国生态农业的红色清单制度的清单内容、惩罚 措施、监督机制,绿色清单制度的清单内容、分层管理、经费支持和行动主体,以及生态农户认证制度的标准构建、认证程序和支 撑政策等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制定"现代生态农业实施条例"的设想。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补偿;农业政策;农业转型;农业环境;农业资源
在201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 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 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号文中提出了(1)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2)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和(3) 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措施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显然,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从仅仅重 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阶段,要转向兼顾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阶段。生态环境与食品 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是我国进行农业生态转型的关键时期。
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术届的关注,政府也动作不断,实施了大量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关的措施与项目,但是农业生产引起的严峻资源、环境、生态与食品安全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除了能 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能够得到政府补贴的模式与技术以外,生态农业措施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农业企业 和其他农业经营者行为规范。政府资助的生态农业项目仅仅能够在项目区内实现。在项目期过后,生态农业 措施得不到应有的示范和扩散效果,甚至连示范区也会因没有了项目经费支持而中断有关实践。
因此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必须从"关注项目,不管全局"、"只见物,不见人"、"只重视模式技术, 忽视政策法规"、"只见人的行为,不触及行为驱动力"的管理思维中转变过来,系统建立促进农业生态转型的 政策法规体系,多途径引导农业生产者的行为方式从只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转变到同时重视农业的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这样,我国的农业才能真正实现生态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
1.各国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
农业的生态转型就是在农业生产从仅仅重视农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形态过渡到同时重视农业的生态 环境效益的发展形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先后稳步地全面实施了农业的生态转型。
1.1建立制度规范,推动农业生态转型。
欧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非常严重,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中70% - 80%的氮,30% 的磷都来自农业。为了彻底扭转农业污染的局面,欧盟1992年通过了新的《共同农业政策》。新的政策推行 了农业与环境的一揽子计划,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家畜放养密度,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并且对因此减产的农民实施补贴等。欧盟各国相应修改和制定了自己的法律,通过了与农业环境相关的法案160多个。实施10a 后,欧盟的化肥使用量下降了 9%,粮食产量上升了 5%,肥料利用率达到了 60% - 80% [1-2]。在美国,1999年 开始推荐基于资源与环境的最佳管理措施(BMP),并制定系列引导性和预防性政策。日本在1992就提出了 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构想,1994年制定了《环境保全性农业推进基本方案》,并在1999年颁布了《食物、农 业、农村基本法》,全面推行环境保全型农业[3]。韩国1998年确定农业转型,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当年 制定了《环境农业育成促进法》,2012年公布了《关于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和渔业,并且管理和扶持有机食品 法案》[5]。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