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家户储蓄率上升(2)

时间:2015-12-26 16:0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勋,刘晓光,樊纲 点击次数:

  非农部门企业在利率、城市工人工资和农民工工资给定的情况下,使用最优的资本量弋城市工人数量和农民工数量,为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所面临的成本,对于城市居民和农民,有而农民工则面临一定转移成本。在本文中,为便于分析,将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成本统称为转移成本直接降低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即农民工的效用水平。

  徐建国、张勋考虑到贴现因子是外生的,这一假设相对合理也不影响模型结论。这也解释了农民工比农村家户储蓄率高的现象。当收人水平比较低时跨期优化的最优消费水平会低于最低消费水平此时,由于最低消费水平的限制,家户不得不采取次优的储蓄决策,提前消费从而降低了储蓄率和资本积累。随着收人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受最低消费的现实中,农业劳动力并非毫无成本地在两部门间自由转移,而往往遇到各种流动障碍,面临转移成本的问题。在拉美和其他地区曾普遍观察到“半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农民工”这一特殊称谓体现了大多数转移劳动者的身份、生活方式与劳动要素产业化投人的矛盾。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行动和认同层面,而且更明显地体现在体制层面,三个层面的相互强化使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出现长期化的变迁趋向。这意味着现实中的劳动力转移会遇到各种障碍,包括移出、移人和流动障碍,面临转移成本的影响。早巳认识到转移成本的重要性,构建了引人转移成本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实现个体跨期优化的消费率,从而总体储蓄率不断提高。而中假设的直觉含义是,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仍然足够大,处于所处的区间中。综合来看,农民工尽管转移至城市后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其社会保障水平仍较低,使得其储蓄率比城市居民更高;而尽管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但农民的收入仍旧大致处于温饱水平,导致农民的储蓄率较城市居民更低。这与我们观察到的三类群体年的总体储蓄率情形一致。

  我们的模型也可以解释年的储蓄率形态。农民工的储蓄率略高于农村家户,后者储蓄率则高于城镇居民。而年农民的储蓄率较年有所降低。事实上年起,中国农村户籍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这导致年储蓄形态的变化,即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出现反转:城镇居民储蓄率反而更高。这体现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差距更大,接下来讨论模型的均衡。农村户籍的人口可以选择是否向城市转移。事实上,随着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农村户籍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可以获取更高工资但这种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民工面临一定的转移成本。因此劳动力转移会达到一个均衡在这个均衡下农村户籍的人口无差异于转移否,引理随着非农部门资本的不断积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工资均会上涨。需要指出的是若不存在劳动力转移,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仅提高了城市工人的工资,而对农民的收入没有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自由迁徙使得收入更平等化。此外,经济体并不是一开始便有劳动力转移的情形发生,可以解得认定理在定义的均衡下,经济体至少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直观上,由定理所得到的稳定均衡是一个长期过程而由引理,在达到这个稳定均衡之前,经济体的资本不断积累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此外,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可以让经济体达到一个更高资本量和产出的均衡。因此,当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即劳动力转移进程进一步持续,中国劳动者总储蓄率将不断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只要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模型就可以同时解释年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前后两段时间的储蓄率的上升形态,而这是中国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现实情形。

  我们的模型还发现单纯的资本积累和工资上涨也可以带来劳动者储蓄率的上升这主要来自于最低消费水平对储蓄的限制作用。事实上,每一个经济体在其经济发展初期均会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带来储蓄率的上升。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形我们从模型可以看出,劳动者储蓄率上升的更核心原因在于劳动者结构的变化:在没有劳动力转移的情形下社会平均储蓄率介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之间。而一旦劳动力转移开始进行,由于转移成本的存在及资本积累进一步深化为使劳动力转移得以持续需要对农民进行一定的货币补偿使得农民有动机转化为农民工投入非农部门生产,而农民工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保持原来的高储蓄率,收入水平提高后其储蓄率进一步上升,使得全社会劳动者总储蓄额的增长速度比总劳动报酬快从而拉高了全社会劳动者的平均储蓄率。容易证明,为转移成本的单调函数,因此存在一个转移成本的阀值、当时劳动力转移能够带来总储蓄率的上升。直观上城乡劳动力转移成本越大,则农民工与农民的劳动报酬差距越大,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工全社会总储蓄额增长率的贡献比总劳动报酬增长率更大,因而带来全社会总储蓄率的上升。

  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可以改变储蓄率的趋势:当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缩小时,只有在转移成本更高的情况下,储蓄率才会维持上涨的趋势;当社会保障水平完全均等化后,随着劳动力转移的持续社会总储蓄率恒常下降。

  以上结论可直接推断得出。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的缩小并不一定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但差距的缩小,储蓄率的上升程度会有所下降。只有当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足够小,甚至相等时总储蓄率才会下降。直观上,给定前一期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本期的差距缩小意味着农村户籍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对上升,由效用最大化决策,农村居民的储蓄率会相对下张勋等: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家户储蓄率上升降导致全社会总储蓄率上升程度的缩小,甚至下降。

  我们计算农民和农民工收人份额为农村居民收入总额和农民工名义工资总额与劳动者报酬的比值城镇居民收人份额也由此得到,测算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年储蓄率上升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份额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劳动者报酬的比值衡量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收入份额计算方法相同,测算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解释—年储蓄率上升个百分点。两种口径计算结果均说明本文模型对家户储蓄率的上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显著性测算综合考虑了收人水平和群体结构变化的总体效应: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后,收人水平的提高使其克服了最低消费的限制,并且由于社保效应其自身边际储蓄倾向的提高导致其储蓄率进一步提高。随着该群体不断壮大,收人份额不断提高,造成家户储蓄率提高。由于数据限制,我们的推算没有将两类效应进行剥离,这也是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二元经济框架下,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探讨中国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上升的原因。为此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家户的消费储蓄决策,将总储蓄率分解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三类群体的储蓄率。由于社会保障水平和收人水平的差异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农民和城镇居民高。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持续转移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随着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而不断扩大其高储蓄行为也推动了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上升。

  中国过高的储蓄率已经造成了中国内外部结构严重失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性结构失衡引发房价泡沫及金融危机。本文从家户储蓄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储蓄率高涨的原因,由此也得到了缓解结构失衡的思路。根据本文的研究,缩小城乡居民所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将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降低储蓄率的有效措施。劳动力转移推高了家户储蓄率,原因在于农民工群体尽管人有了较大提高,但所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因而其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很高没有将增加的收人转换为有效的消费。因此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可以促进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消费降低家户储蓄率从而有助于降低国民储蓄率。此外,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士企业大量的剩余利润降低企业储蓄率进而降低国民储蓄率。从社会学的角度,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公民理应享有平等的社会医疗保障权益。而在城乡收人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缩小城乡居民所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差距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

  除了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外,降低农业劳动力转移成本也是降低储蓄率的有效措施。

  根据本文的研究城乡劳动力转移成本越大,则农民工与农民的劳动报酬差距越大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工对全社会总储蓄额增长率的贡献比总劳动报酬增长率更大,因而带来全社会总储蓄率的上升。因此,降低农业劳动力转移成本不仅可以促进劳动力转移支持非农部门发展还可以缩小农民工与农民的劳动报酬差距减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储蓄率上升效应。从政策层面上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项权益等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劳动力转移成本。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外部再平衡:储蓄率与资金流向》,《新金融》

  2、樊纲、吕焱《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经济研究》

  3、樊纲、魏强、刘鹧《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经济研究》

  4、李扬、殷剑峰,《中国髙储蓄率问题探究》,《经济研究》

  5、卢锋,《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中国社会科学》

  6、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

  7、徐建国、张勋《中国政府债务的状况、投向以及风险分析》,《南方经济》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