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20 11: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石爱虎 点击次数:
2.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把国土开发与整治、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农田基本建设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发展农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田基本建设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有效灌溉能力下降,土壤日益贫瘠,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变上述现象。
3.加快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确保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的及时、足量、优质的供应。目前,我国农用工业的生产量与需求量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产品质量比较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及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农用工业发展,增强农用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首先要增加农用工业投资比例,争取达到国家基建总投资的5%以上,尽快安排落实一批农用工业骨干项目,尤其是具有80年代以来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机、化肥、农药、农膜、饲料等骨干生产企业。其次,对生产紧缺农用生产资料的农用工业企业,国家要在资金、能源、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保证;对新型农用生产资料的研究和生产,国家要在科研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4.优先发展农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用人才,同时逐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我国的农业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农业教育的结构和层次不尽合理。在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同时,应花费更大精力开办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通过制定一定的法规和措施,促进并鼓励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接受必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在发展普通教育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村青年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关系农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及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发展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尽快扭转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教育不断滑坡的不正常现象。
5.加强应用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农业科研、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国外经验表明,由于农业科研成果具有公益性和保密性差等特点,各国政府都把农业研究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给予财力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这表明,必须尽快扭转近年来我国由于过分强调农业科技市场化而导致的农业科研经费短缺、人才流失、机构痪散的局面,加大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切实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各级农业推广与咨询机构,培养大批农业推广与咨询人才,为农民、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服务。
6.采用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投资战略,并明确各自的投资范围和投资责任,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首先,国家要增加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提高并保持在10%以上,从而把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承担起来;其次,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进行建设的小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国家给予适当比例的补贴,从而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建设资金之不足,另一方面可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再次,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同时,要注意降低投资成本,缩短投资周期,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工程项目的技术等级水平和服务功能。此外,根据我国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这一特点,要坚持搞好劳动积累制度。但应根据群众自愿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实效,按受益大小合理负担,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7.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宏观规划和微观管理,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营运效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投资问题,它还涉及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管理等许多问题。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宏观规划,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目的在于使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农业基础设施能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并确保战略重点项目的优先建设,同时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由于对宏观规划的忽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布局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如农业基础设施系统内部结构失调、部门或区域之间的重复布局、建设位置不当、各种设施之间相互关联性较差等等,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和投资的低效率,并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整体功能的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微观管理,就是对某个具体的建成设施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设施的营运效率。8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变动较大,特别是由于营运管理制度的落后,许多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不善,老化失修严重,营运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根据不同农业基础设施的特点,将其区别为经营型设施与非经营型设施,并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严格管理。对经营型或竞争型设施按企业化原则进行管理,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对非经营型或非竞争型基础设施实行以价值管理为主,以实物管理为辅的原则。此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多数地方农村基层组织瘫痪,管理功能削弱,导致许多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无人管理,失修、报废甚至被人为毁坏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很有必要强调农村社区组织在组织协调农户出资出劳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并对这些设施的营运进行管理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兴建基层水利(从干、支渠到农田引水渠的建设、维修及用水管理)等方面,我国传统的村落共同体组织的作用仍将是非常重要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