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9 09:0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吕春燕 点击次数:
摘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基础工程。农民知识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农民知识化;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16-02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晋东南(山西省运城市,晋城市和长治市)、冀南(河北省邯郸市)、皖西北(安徽省蚌埠市、淮北市和阜阳市)、鲁西南(山东省荷泽市)、苏北(江苏省徐州市)等周边地区。该区域29个省辖市,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1.65亿人口中农民占大多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2.7%。该区域生产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7、小麦产量占1/2,“三农”问题非常突出[1]。
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层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中原经济区经济稳定而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农民的知识化是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当前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粮食比较效益低。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知识化应先行一步。农民知识化的进程,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只有农民知识化接近了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才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才能使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实现中部崛起,促进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所谓农民知识化,就是在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过渡到知识社会的社会转型期,通过对农民的知识投资,使其成为知识社会所需要的具备一定的受教育水平、掌握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新农民”[2]。农民素质问题是极为现实,也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命脉所系。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积极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转化人力资源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门槛逐渐提高,致使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农村。目前,中原经济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已成为一个沉重的人口负担问题。其中,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第一大省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农民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3]。2007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3 958.33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重约占48%。由此可知,农村劳动力剩余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矛盾,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逐渐转移的过程。目前,中原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仍很大,而其所占有的耕地又极其有限。另外,据统计资料表明,在2008年河南省全省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0.8%,初中文化程度占59.5%,高中及以上占29.7%。其中,受过技能培训的人员只占30%[4],培训率比全国平均低6%[5]。另一方面,城市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据有关部门统计,56%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近60%的岗位要求熟练的技术工人”[6]。而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正是因为缺乏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出现了较多的就业难或就业不稳定的现象。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培训率低的现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新型农民的素质,是推动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关键,也是全面推动中原经济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原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的原因,除了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外,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术、法律意识等有直接的关系。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上,表现为城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农村不能提供,城镇不需的低素质劳动力又源源不断地供给,要走出两难困境、农民要顺利转向非农产业,最根本的工程就是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由粗放农业向半粗放农业或精品农业转化,进而消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仅局限在种植业上,人多地少矛盾更加突出。而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在小麦、玉米、棉花、花卉苗木种植、畜禽饲养等中原经济区传统优势农业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可以相应减少小麦、玉米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种植面积,增加无公害绿色蔬菜和水产品、特殊的花卉养殖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从而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7]。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