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11 10:3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谷云黎等 点击次数:
二、进一步深入研究“适灾”思想的途径
首先,“适灾”理念属于科学的建筑哲学观范畴,是研究人、建筑(城镇)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建筑哲学观是人类全生态环境系统建筑哲学观。建筑科学研究与建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全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即对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3] 。无论从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程度、受灾程度以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伤害程度,还是从当前大规模城镇化进程的角度分析,建筑、城镇预防自然灾害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关因素日趋复杂。“适灾”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是经历了千百年实践检验的客观事实。
其次,“适灾”理念也是科技伦理、灾害哲学和环境哲学等相关学科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例如:通过改变屋顶形式减轻风灾的程度,“风水林”的设立对预防、减轻城镇泥石流灾害的作用,池塘、沟渠、湿地等水系的完整对防洪、防涝的重要作用等[2]。“适灾”理念不仅注意到了灾害形成中的自然因素,更充分考虑到了灾害形成中的社会因素,尤其是通过约束、调整人类的生产方式、建造模式,进而改变“建筑”的形式、方法、手段、材料等,来减轻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这些方面的研究内容可以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视野。
1高等建筑教育2014年第23卷第6期
谷云黎传统建筑与城镇的“适灾”理念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建筑、城镇 “适灾”呈现出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建筑学、生态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也主要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现场调查与史料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
在“适灾”的诸多措施中,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以及人的生命与财产、人的寿命文哲艺术与建筑的使用年限、传统人际关系与现代生活方式、现世与后代的发展等这些关系问题,需要从建筑伦理、科技伦理的角度切入,在研究进行到相关层面,再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展开。
例如:从环境哲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适灾”理念中蕴含的人类、自然和价值的关联性问题,环境哲学关于“自然—人—社会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的思想,“自然—生命—人”相共生,“过去—现在—未来”相融合,“自然—社会—历史”相整合的生态化综合方法[4],也可以成为研究“适灾”理念的方法。“建筑”环境不仅呈现自然维度,也呈现社会维度,更呈现人和生命维度。“适灾”理念中的“建筑”环境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是生成性的,也是一个“生命体”。“适灾”某种层面上就是去适应这个环境“生命体”的周期性或突发性的剧烈变化,当人力与环境自身的动力方向相吻合时,环境形成创生性的推动力而把它推向“生境”,即更加适合人居,这就是“适灾”理念的内涵;当人力与环境自身的动力方向相逆并且人力远远大于环境自身的推力时,它就扭曲自身而滑向自我消解方向,最后导致环境沦为“死境”, 这方面显现在大量单纯的工程防灾措施后,造成生态失衡、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表面上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当下取得的救灾、防灾重建的“胜利”,实际上可能埋下了更多、更大的隐患。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