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11 10:3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长安 点击次数:
(四)学生投入精力不足
毕业设计所处的时间段易与部分学生求职、研究生复试、出国考试等事件相冲突,甚至个别同学已经提前去用人单位工作,临近毕业答辩才真正回归学校投入设计。这导致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减少,投入精力普遍不足。因此毕业设计的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参差不齐。
(五)评价标准不够全面均衡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通常沿袭课程设计的评定标准,多依赖于设计的最后成果及答辩效果,缺乏对平时成绩的把控,难以均衡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部分学生怀有只要最后能够交上一套完整图纸就能通过答辩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以实习、复试等作为理由缺席毕业设计的风气。
二、多学科联合的研究性毕业设计思路
(一)多专业参与和协作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局限于本专业的现状,选取适当课题使建筑、规划、景观等多个学科的学生均能参与其中,以形成共同的成果。毕业设计教育教学小组由多个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学生将来多专业协作打好基础。
(二)研究与设计互为依托
有别于传统毕业设计“类型式”、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笔者希望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相关联,吸引思维活跃、具有研究潜质或未来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加入团队,满足这一部分学生对于研究性设计的需求,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范围。
研究性毕业设计题目将同时关注设计与研究,且二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教学中每位同学将承担一项与本课程相关的调研与研究专题,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设计中。作为毕业设计的成果之一,个人的调研与研究专题最后应整理为论文形式,在强化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构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对传统毕业设计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构建从本科生、研究生到课题组教师、外请专家的多层次交流平台。本科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与研究,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生介绍相关知识,参与部分环节的研究与指导;课题组教师负责研究方向的把控与主题授课,对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外请专家则就具体设计中的专业问题与课题组进行商讨,并予以专业的建议与帮助。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