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9 15: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论文部落 点击次数:
三、科学发现的洞察力
卜晓勇,毛加兴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发现案例的梳理,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因素。认为“强烈的兴趣与执着的追求、敏锐的洞察力等要素是现代科学做出重大发现所必备的”。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吉尔福德提到,“对问题具有敏感新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观念,涉及到对所遇到的奇特的、不同寻常的或令人困惑的事情的觉察”。
洞察力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阿瑞提认为,“许多科学发现就是从以前认为不相同或没联系的事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联系。但是观察到的现象当然是不够的”。
阿瑞提把发现过程分为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和第三级过程。他认为,“科学家观察到某些现象作出的反应并不是对刺激物作出的反应,而是对一种新等级作出反应(这一等级包括:具体指出一种共同特性;并不是用原发过程的方式把这些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同一起来;认识到它们属于一种未曾想到的继发等级过程)”。而这种包含了分析和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力,正是洞察力。
在物理教学中洞察力对学生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学科的抽象性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确立事物及其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教师应该提供学生大量的信息和材料;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敏感性;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科学发现的想象力
高尔顿在一份研究中报告了他发明的词汇联想测试,他观察到,许多联想单词是从他自己的经验中得来的,而别人是不太可能跟他产生同样的联想的,这个发现有极重要的价值。
罗伯特·奥尔森认为“延缓判断及批评是一种技巧,鼓励尽可能多地提出构想,哪怕是荒诞和愚蠢的”。判断可使想象力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想象力则刺激和启发判断。
袁维新在《科学发现的多元解读》中认为,“科学发现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必须通过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地体现出来,其中尤其是通过诱导创造性思维的精华部分——灵感、想象、与直觉发挥作用而曲折地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是既存知识的重组,在知识重组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是二元联想,即两个思想或理念,原来是无关的,最后被连结成为相关,而产生创造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构想和假设;延缓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案是判断或取舍;鼓励学生进行二元联想。
综上所述,分析科学发现过程的心理要素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利用创造中的心理要素对学生进行培养,是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邵威等译.科学与科学家的心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0.
[2]〔美〕A·H·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
[3]〔美〕西尔瓦诺·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
[4]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1.
[5]〔美〕罗伯特·奥尔森著,吕胜英、翁淑缘译.创造性思维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5.
[6]〔美〕J·P·吉尔福德著,施良方等译.创造性人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7]张景焕,金盛华.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J].心理学报,2007.
[8]卜晓勇,毛加兴.科学发现过程中的要素研究——从发现DNA分子结构谈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9]袁维新.科学发现过程与本质的多元解读[J].科学学研究,2008.4.
[10]傅世侠.创造学究竟是什么?[J].科学学研究,2003.10.
[11]张景焕.科学创造人才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