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18 15:0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丛扬子 点击次数:
【摘要】高校是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生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个人心理活动的形成、表现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在社会领域中个人思想的引导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探讨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理论来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这是由于这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人(学生)的思想层次,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但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一、心理学理论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为了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认知等社会性思想活动的问题,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需要不断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地应用心理学理论去了解、认识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学生能够受到积极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正确认知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工作中心
心理学理论中,人的心理特征主要是以其行为、言论以及对事物的态度为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即将定型、走入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其主要表现出波动性和两极性,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且在环境的影响下两者之间很容易出现大逆转。因此作为辅导员,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并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给予学生关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思想,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积极应用个体差异理论,提高工作针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体差别的本质即心理差异。心理学理论中,由于多种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家庭、城乡、教育、自身素质(外形、智力)等,每个人的心理体系都存在独一性。这种差异常表现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学生甲属于多血质型,学生乙属于抑郁质型,当两人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表现出消极态度。但是由于其心理本质不同,如果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那么两人的教育结果一定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针对具体个体的心理特点来处理问题,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而不能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粗暴方式。
(三)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和动机理论,从学生的行为考察其心理
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是大学生个性心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驱动力。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中认为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应当依次包括生理(生存)、安全、爱与归宿以及尊重。针对大学生处于心理个性形成重要阶段的这一特点,辅导员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对于积极的需求,如求知、入党、公益活动等,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的需求,如拜金、追求权力、拉小集团等,应当及时进行制止教育,引导学生判断正确的积极的个体需求,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应用需求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别,帮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理想,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