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文学创作分析(2)
时间:2014-01-18 14: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娜 点击次数:
反映人民苦难生活、悲惨经历和生产劳动的歌曲总体水平也较高。歌曲《松花江上》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著名歌曲之一,由张寒晖作曲作词。歌曲描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后东北居民的苦况和收
复失地的盼望。《东方红》选用了这首歌曲并将其歌词略为改动,将"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改为"同胞啊,同胞啊,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我家乡",更能团结士气、激励人心。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以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荡气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歌曲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的脉络,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词的开头部分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第二部分"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同胞啊,同胞啊,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我家乡?"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歌曲《大生产》原名"边区十唱",是张寒晖于1945年6月创作的,原曲调为陇东民歌《推炒面》,该曲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歌词节奏缓慢,每一句歌词都有几个劳动号子式的语气词结尾,生活气息浓厚,展现出在遭受国民党重重封锁的艰苦条件下,解放区军民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依靠自力更生,战胜一切困难,坚持长期抗战的热火朝天的劳动生活图景。歌曲《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1943年作于延安,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原来的荒凉变成了富饶的"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了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四
在《东方红》中因表演内容的需要新编或新创的歌曲,大多能以较鲜明的音乐形象为《东方红》生辉,"其中《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歌在音乐创作上成就较高",后三首能将毛主席胸襟广阔、气象万千的诗词谱以旋律显示出其雄壮之美更是难能可贵。歌曲《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之歌》《农友歌》歌词简劲有力、气势铿然,《八月桂花遍地开》欢快喜庆,《遵义城头霞光闪》恢宏喜悦,《情深谊长》嘹亮悠扬。
值得一提的是歌曲《赞歌》,这首歌是演唱者胡松华根据表演内容在短短一天之内创作完成的。他以蒙古牧歌《小黄马》曲调为基础谱了曲子,对《小黄马》曲调进行改编时采用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感情表达方式,在引子和结尾部分采用了蒙古牧歌式的长调加以烘托,这种前后无词胜有词的感情表达方式使《赞歌》透出浓郁的草原气息,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党的一片深情。这首典型的蒙古民歌以婉转、高亢、优美的蒙古长调,仿佛将人们带入了辽阔无垠、风光无限的蒙古大草原之中。歌词的内容很简单,反映的是获得翻身解放的牧民来到天安门广场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将最适合于表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喜怒哀乐的曲调配以表达人民翻身解放后的喜悦心情的歌词,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在演唱者胡松华悠扬的歌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极富张力和艺术表现力,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和无限的激情。整个作品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五
《东方红》的音乐文学创作既有对革命历史歌曲创作的传承又有创新,可以说是既被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承认又不失艺术水准的高品质之作,真正做到了"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兼顾了艺术审美特性,成为各时期歌曲的典型代表。
1.从题材上看,《东方红》中虽然有些歌曲政治功利性较强,但大多数作品还是以歌唱祖国、歌唱领袖、歌颂党、歌颂新生活为主线,它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各时期人民喜悦感激心情的汇聚,其中流露出了各族人民幸福的心情及真实质朴的情感。
2.从体裁上看,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音乐的传
入,我国的歌曲创作成为我国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30年代,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歌曲成为鼓舞人心的一种号角,而且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体裁形式。《东方红》中包括了各时期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抒情歌曲、社会歌曲,并根据整部史剧的中心主旨对原本并不完善的歌曲进行音乐和歌词上的改编和完善,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的创作传统。即使是部分群众歌曲透露出一些盲目的乐观情绪,但这类歌曲的作用主要就是坚定信心、整合气势,所以并不影响其艺术水准。
3.从音乐形象上看,《东方红》中的歌曲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有革命先烈,有工农兵,有劳动妇女,有各少数民族的代表等等,显示了各身份、各民族人民在各时期的大团结。■
参考文献:
[1]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1949-2008)[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莫鸣伟,何琼.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由来[J].人民音乐,2006,12(6).
■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