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4 15: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笵亚军 点击次数:
[摘要]电影,作为同名小说的互文本,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段,将小说精彩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完美地实现了小说作者、导演和受众之间有意义的跨时空的交流,受到观众的喜欢。在对小说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过程中,电影既有和小说的相通性,也有对小说进行的改编。本文拟以《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为例,从电影对同名小说的充分理解与阐释和电影对小说的二次创作两方面,探讨电影对小说的互文性解读和表达。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小说;互文性解读
小说《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充分展现了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读者。1939年,美国著名导演威廉·惠勒便首次将其改编并搬上银幕,之后被不断地翻拍,但不变的是,同名电影深受各时代观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信息传递方式不同于小说,因此在审美和艺术效果方面都和小说有很大差异。但是,这两种艺术形式又互相影响,“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汇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1]本文将以《呼啸山庄》为例,探讨媒体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电影对小说的解读和表达机制。
一、媒体互文性
媒体互文性主要体现为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声像等物质媒体来创造互文性的效果,如插图、序言、标题、注解、评论等。[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借助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媒体互文性也就随之出现并日渐丰富,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以电影、歌曲、图片等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电影是一种以运用科技手段捕捉到的影像和声音作为媒介,创造审美意象,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正如克里斯蒂娃所言:“一个文本是对一些文本的重新排列,是一种互文组合;在一个文本内,来自其他文本的言论相互交叉和中和。”[3]电影中音画、动作和具体形象综合形成的文本即剧本,是对原小说的吸收和变形,是其互文本,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二、电影对小说的充分理解与阐释:相通性
虽然电影和小说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又是相通的。作为小说的后期文本,电影《呼啸山庄》深受大众喜欢,小说作者、电影导演及受众实现了有意义的跨时空交流,原因在于电影以其特有的形式讲述着相似的故事,给大众不一样的视听享受,达到了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时下某种理念或情感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电影选用的场景、对人物的刻画,都映射出同名小说的影子,与其形成互文,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契合。
首先是场景的选定。以开篇场景为例,电影一开始即展现了昏暗荒原上孤寂的山庄画面,充分利用电影直观的视听媒介,借助怒吼的狂风、凄楚哀怨的幽灵尖叫、风雪肆虐的夜空准确地“还原”了小说中狰狞的世界,给人战栗的恐惧感,把观众卷进了洛克伍德的恐惧与好奇的情绪中。小说开篇,洛克伍德去拜访呼啸山庄,结果遭遇风雪天气,而不得不留在山庄过夜,结果经历了可怕的一夜,“突然间我被窗子上轻轻的敲击声弄醒了……树枝没够着,却抓住了一只冰凉的小手!小手紧紧抓着我的手,一个声音哭诉道,“让我进去!……”[4]同样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气氛,充满了浓郁的黑暗与暴力色彩。电影中其他诸如画眉田庄、凯瑟琳坟墓等场景的设置,同样渗透着小说中的描写。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塑造作品意象;电影,作为影视作品,以形象逼真的音画直接呈现意象,带受众走进某种设定的氛围,令其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正是电影和小说间的相互指涉,实现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功能性互文,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借助肖像、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电影则通过演员表演使人物跃然荧屏。以男女主人公的首次出场为例,《呼啸山庄》电影中演员的相貌、气质、衣着、动作和语言等无不再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描写。如2011年版电影,黑人希斯克利夫的样貌和神态表情更易让人对他产生歧视和敌意,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再看小说,希斯克利夫第一次被带到山庄时是“肮脏的,穿得破破烂烂的黑头发的吉卜赛孩子……他只会四下呆望,叽哩咕噜地尽重复一些没有人能懂的话”[4];而凯瑟琳“有双最漂亮的眼睛,最甜蜜的微笑,最轻巧的步子。”[4]“……向那小笨东西呲牙咧嘴啐了一口以发泄她的脾气……”[4]作者用简单的语言笼统地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儿时的样貌,没有让他们说话,只是各自做了简单的动作。然而,借助影视的优势,电影综合运用演员表演和音乐效果,烘托了希斯克利夫孤傲、自私、爱恨分明和凯瑟琳大胆、单纯、奔放的性格。电影中对其他人物如埃德加、辛德雷等的刻画也都立足于小说的语言和作品基调,在准确解读小说的基础上,吸收小说文本的意义,实现剧本的意义构建。
电影中不断浮现的这些小说场景、人物、情节,不仅迎合了各时代观众的审美喜好,而且形象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
三、电影对小说的二度创作——改编
尽管“电影更接近小说,更少接近戏剧”[5],但毕竟小说和电影分属不同的艺术类型,表达媒介不同,因此,两者除了交叉外,还有差异。电影在展现和表达小说时要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但“任何改编行为都必然是一种创造行为,是改编者对原著的一种新的阐释”[6]。《呼啸山庄》从小说到电影,导演在一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创造性地对小说进行了精彩的阐释。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