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朗读者》与《钢琴课》:蒙昧对文明的向往

时间:2014-01-04 15: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白粒沙 白晨 点击次数:

  [摘要]自从人类产生了文明,我们就开始崇拜并追随文明,在过程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社会道德标准的个体。对比研究《朗读者》与《钢琴课》两部影片的重点线索:书籍朗读,钢琴弹奏,是简单支撑他们爱情的锁链还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呢?两部影片均以爱情为主线,却将男女主人公的背景设置悬殊,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导演实则是通过他们相遇相爱以及最后的感情出口来折射出蒙昧对文明的向往,也是他们看似毫无感情基础可依的剧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电影;爱情;蒙昧;文明

  电影《朗读者》向我们展示了二战时期的一段忘年之恋,女主人公汉娜为了隐瞒自己是文盲的身份宁愿终身监禁,而深爱她的男主人公迈克为了保全爱人的尊严也帮她隐瞒了实情,男女主人公的做法是否合乎情理?导演这样的安排是过于牵强还是另有其意?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联想到另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影片《钢琴课》,性别对换,虽然没有了年龄的悬殊,但依旧是在男女个人差异非常大的情况下产生了爱情。两部影片的重点线索:书籍朗读,钢琴弹奏,是简单支撑他们爱情的锁链还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呢?通过两部电影的对比品读,不难看出符号背后的真相——蒙昧对文明的向往。

  一、当蒙昧遭遇文明

  影片《朗读者》(以下简称《朗》)中,15岁的迈克,36岁的汉娜。汉娜在大雨磅礴的街头帮助了发烧的迈克,从此两条平行的人生道路有了交点。这个交点也许并不会存在,但当她听到他说:“以前从没生过病,无聊死了,无所事事,连看书都觉得没意思。”正在平静烫内衣的汉娜突然停顿,用吃惊、犹豫、一丝惊喜的眼神掠过迈克说道:“我要去上班,跟你一起走吧。”她听到他提及的生活内容,有她最在意的关键词“看书”,一种仅是陌路人的萍水相逢开始有了一种刻意的靠近。他们的故事也将以汉娜对“书”的向往为基础展开。书籍是文明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记录着文明,传播着文明,影响着文明,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将汉娜与麦克的交点理解为一种对文明的向往造就了主人公相遇的原动力。

  当然,除了情节和表演上的编排,导演还精心设置了两个人的生活场景。迈克的家是典型的德国中产阶级家庭,洁白的餐布,精致的餐具,墙上的油画,摆满书的书架,甚至他的集邮习惯、有着良好礼教的父母,在这些环境和道具中尽传达着传统德国“文明”。而汉娜是一个独居的中年女人,小而简陋的房间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浴缸,还有床上凌乱的未叠的被褥。汉娜则完全和迈克生活基调不同,她所代表的正是与“文明”相对的“下里巴人”。在这样的基础和差异中,由于汉娜对书籍崇拜,懵懂男孩对性的渴望,他们在对方身上索取产生了热烈而纠结的情欲,在他们每次欢爱之时,她都会询问关于他学校生活的问题,并且每次都会让他带来不同的书籍来朗读,用朗读来消除感情之间的矛盾差异以及在朗读中寻求两人共同的精神境界,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情欲变成了爱情,她对他生活的那份向往和好奇也正是他们的关系变化的催化剂。

  在这样巨大的反差中实现寻找自我最后竟然到达爱情之海的岸边,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是摘得过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影片《钢琴课》(以下简称《钢》),性别的对调,但故事构架却极为相似。

  影片《钢》中,女主角艾达不会说话,却酷爱钢琴。被父亲嫁到荒蛮的中世纪新西兰,周围的毛利人以及新丈夫斯图尔特和其家人对她的不理解都让她如深陷在泥沼中无法动弹。正如本片的导演简·坎皮恩说过的:“钢琴是人类双手的神秘创造,是文明的象征。从视觉上说,钢琴与新西兰土著人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没有钢琴的日子里,她甚至在桌子上刻出琴键来想象弹奏。正是这份对文明的执著使她求助于当地邻居柏因。柏因答应并且将她和她的女儿带到海边的时候,她在海边弹奏起来,这时柏因的眼神好似《朗》中的汉娜,吃惊、犹豫、一丝惊喜。文明让他产生了向往和幻想。海边沙滩上,海马型类似音符的图案旁边,艾达走过留下一条长长的脚印,女儿也从旁边跟进,柏因稍作犹豫也顺着脚印走过去,看似无意实则是有意的表演安排,暗示着蒙昧对文明的向往以及对文明的追逐始终让他们走在了同一条线内。她和他以钢琴为媒介,他们之间也有了交点,她如果想拿回自己的琴就必须以身体交换,这种原始而野蛮的方式致使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爱情在这种蒙昧对文明的向往的基础上悄然产生。两部电影作品中,他们的相遇都是在一种精神追求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文明也同时导演了他们感情的演变。

  二、当蒙昧碰撞文明

  当蒙昧与文明在现实的环境中发生碰撞,那么一切将和尊严有关。在精神层面的落差上,自尊也被无限放大。

  影片《朗》中,有段原文是这样的:保密这个观念是西方文学的核心,你可以说,小说的特性是由各种不同原因而有着不同个性的人所塑造,有的邪恶,有的高尚,从而导致他们不愿公开。汉娜一直为自己的尊严和自己的精神世界“保密”,她在乎的是自己是否靠近了文明,所以文盲这个事实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她逃避着自我现实以及蒙昧,并且付出了让人难以理解的代价,放弃了升职的机会,只因怕自己文盲的现实被人发现。在这段忘年恋中汉娜由于年龄所占有的强势地位也为了“保密”而让步,在她和迈克旅游的途中,不认识菜单的汉娜不知所措地随附了她认为幼稚的迈克。文明在汉娜的思想中究竟占有怎样的绝对位置?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那么在审判法庭中的汉娜就用自己后半生的自由来证明了文明在她心中的具体重量。她放弃了争取自由的机会,为的只是不让别人发现她颤抖的双手写不出任何一个字母,为的是那被文明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尊严。甚至在她入狱后,需要签收迈克寄来的磁带时,在签名栏草草画了一笔来掩饰她不会写字。这样看来,甚至她当时离开他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他所在的世界,汉娜从来无法真正走入,迈克只是在爱情中为了她而互相融合,一旦没有爱情热烈程度的支撑,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土崩瓦解,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汉娜在追逐文明的过程中看到了贫瘠的自己,也是这被放大的自尊让她无法忍受两人的差异,她选择了离开。

  两部影片中象征蒙昧符号的汉娜和柏因都有着极强的尊严感,这种尊严感是文明与蒙昧碰撞下的产物。柏因用肉体交易来换取对艾达的那种抚摸和把玩,如同研究一件高贵的瓷器。艾达洁净、坚定。他对艾达情欲的渴望,对她文明的向往是原始而直接的。直到两人萌生了爱意,他看到了自己的羞耻,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和艾达对自己的不予回应,所以他决定把钢琴送还艾达,他说:这样让我觉得自己像嫖客一样。他的自尊终止了他们之间的肉体交换。就如卢梭说的:野蛮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社会人则终日惶惶,生活在别处。”柏因用自我方式生活,他的自尊也被他用自己原始的方式无限放大化,在本质上和汉娜是一样的。是他们对文明的敬畏崇拜,自尊才来得如此强大。影片中演的那出戏改编自《蓝胡子》的小型话剧,制造了一个小高潮,多方的矛盾冲突都得以展示。同时柏因的自尊在这时也再次被触碰。《蓝胡子》是查尔斯·贝洛尔所创作的法国童话故事。话剧本身在全片中有极大的暗示性,也可以看出在一些外来殖民者蛮夷之地人们用文明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当毛利人以为舞台上的杀戮的表演是真实的事件而冲上舞台的时候,文明和蒙昧的碰撞产生了尴尬,与此同时台下的斯图尔特牵起了艾达的手,艾达故意与柏因保持距离并且用眼角斜视看柏因,柏因起身离去。是尊严,在自己崇拜神往的文明象征面前,他的距离是遥不可及,并且使他的蒙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是尊严让他起身离去,也是文明和蒙昧的碰撞激起了他极强的自我荣辱感。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