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悲剧母题中的两种爱情观(2)
时间:2014-01-23 15:2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剑 点击次数:
正是男人与女人,道德与情感,理性和感性,金钱与爱情,这些很原初的东西支撑着这个电影往下进行,所以杜十娘死于愤恨、死于绝望、死于幻灭,如果以后的女人们不警醒,这样的悲剧就会不绝如缕地重演下去。不管是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不管是良家女子还是风尘女人,永恒的悲剧是跨越时代、跨越身份、跨越古今的。不是性格、不是命运,是人性的悲剧本身,才更显出悲剧的震撼力度。
因此,该片虽然看上去比较通俗,却在大俗与大雅之间实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在理想与现实、天理与人欲的关系上,电影呈现出双重肯定的特色。既正视解放感性、爱情生活的美好,也指出了功利主义的金钱理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中晚明的江南中国与当代社会背景很相似,金钱和爱欲的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同时攀升。当二者不可兼得、发生矛盾的时候,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对于爱情和金钱,男人和女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取舍。李甲对爱情所报的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态度,更接近凡夫俗子的爱情状态;而十娘立意追求的,是她想象中的理想主义的完美爱情。
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古典与现代两种爱情观
"杜十娘"母题反映了古典爱情必然遭遇的悲剧命运。现代人如何走出这个命运的怪圈,也许我们需要有别于李甲和杜十娘的、或者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对爱情全新的理解。这引领我们去思考爱与死的关系、爱情的本质或者爱情有无本质这样一些形而上问题。
古典爱情对象必须只有一对一的两个人,牵涉的长度必须是一生,没有一生就让男女主人公在盛年殉情死去。在那里"爱"常常与"死"连在一起。爱情中的男女不是被人拆散双双殉情,就是一方负心另一方殉情。古今中外,无数痴心怨女,都难脱爱与死这个固定模式。福楼拜的浪漫故事《包法利夫人》,王尔德的唯美故事《莎乐美》,福克纳的现实主义叙事《埃米莉亚小姐的玫瑰》,托尔斯泰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女主人公都不绝于缕。她们都因追求决绝的、极端的爱而走向了死境。把死看成对男主人公负情寡义的报复,也看作对无爱人生的报复。如果上升到生存层面,她们的决绝让我们看到死的尊严、高贵和美丽,也看到爱的尽头是一片虚无和荒凉。古典主义者对爱情持有过于浪漫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白痴》中,女主人公纳斯塔霞自杀前桌子上放着一本《包法利夫人》,也许不是偶然的。浪漫的爱情观是一种传染病,让美丽的女主人公们连死都置身于幻象之中。
这些美丽女主人公的死有命运作祟,有性格原因,同时不得不指出,他们主要死于对爱情过于狭隘的、偏执的、本质主义的理解。她们对爱情追求纯粹和完美,都犯了一种"高贵的洁癖"。与古典爱情相反,古往今来大多数男女能够相守一生,所持的是另一种实用主义的爱情观,当然也可以叫做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把爱看成一种可能,它永远是敞开的,未完成的,等待着男女双方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行动中去实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实时更新,需要爱中的男女用行动和心血去浇灌。它并非李甲式的市侩爱情,而是不把爱看得脱尘绝俗,相信能经受世俗检验的爱才是真爱。它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尝试以对方的视角看问题,更强调在爱情中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正视双方都具有的有限性。这样才能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建立起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rationality)。让爱变成生生不息的生的力量,而不是走向绝望和死灭。
这种爱情观相信爱情不是纯粹、完美和惟一。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坦诚地写道:"我只爱你一个人"本来就是"男人的谎言"④。十娘死于对爱的一种偏执,她固执地以为,爱就是两个人一见钟情,有了爱就要破釜沉舟从一而终,而她爱上的人也该无论刀山火海对她不离不弃。可怕的是,生活从来是纷繁复杂的,从不像爱情故事那样纯情简单。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随时邂逅各种各样的人,接受生活的杂质,如同"水至清则无鱼",滔滔汩汩的浊流而非清流才是生活的原貌。只要仍然身处人世,爱人的关系就要不断遇到新的诱惑,不断接受新的考验。人世间没有专为一对痴心男女准备的世外桃源,随着时间推移,不管是谁的变心或者偶尔动心都是有可能的事情。爱情中的占有是一种特殊的占有,它指向双方的意识,而非如物件一样的实有。即便身处爱中,每个人也仍然是他自己,因为生命在本体上是孤独的,每个人最终是独立的。爱情中的男女大可不必为爱而失去独立,同时强求对方,更不应以爱为名地将自己的权力意志强加于人,而是应该尝试接受现实并与之和睦相处。爱情有时不只需要"移情",更需要智慧和理性。史铁生认为"爱情的根本愿望就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⑤,这正是精彩的现代爱情观。爱情没有一成不变的固有本质,它只是生命的一个希望。真正的爱并不一定以死为终点,而是两个人共同承担生活中的情感、道德和责任,相互包容,相互妥协,共同营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注释:
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2,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②[明]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冯梦龙:《醒世恒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