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1: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潘文卿 点击次数: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区域关联,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2010年GDP保持了年均9.9%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29.8万亿元人币,按当年汇率计算约5.8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5%,已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如此庞大的国土与人口密集的国度,中国经济何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原因。一方面,市场化改革消除了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市场分割,加速了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而对区域外部市场进入可能性的提高,使得外部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需求条件,_些区域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随之显现,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对外开放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这主要是通过FDI的外溢效应显现的;二是对外开放为中国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即通过产品出口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也正是从出口以及FDI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何洁,2000;潘文卿,2003;陈涛涛等2006;刘已洋等,2008;傅元海等,2010),然而从区域间相互影响方面探讨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有6篇文章明确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Ymg(2000,2003)较早地关注到了中国存在着''内核地区对外围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较早地运用空间滞后模型考察了1978-1998年间劳动力、资本、FDI等因素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中区域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影响。Brunetal.(2002)则将中国划分成沿海与内陆地区,通过引入东、中、西三个虚拟变量来考察沿海与内陆的相互影响,指出存在着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ZhangFelmingham(2002)沿用了Brun、Combes、Renard的思路,在考察FDI与出口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同时,也考察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带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只不过Zhang和Felmingham的研究中不是用虚拟变量,而是在建立_个地区GDP的变动模型时直接采用了将其他两大地区GDP的变动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的方法。Groenewoldetal.(2007)则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相互影响,得出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但不存在西部地区向东、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Groenewoldetal.(2008)再次将中国划分成东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西北、西南6大经济区并通过VAR模型技术考察经济区间的溢出效应,指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与西北对其他区域有较大的溢出效应,东南与东北存在着很微弱的对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西南地区则不存在对外的溢出效应。
很显然,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很大的,不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与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是更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_是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划分,即在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时,是以东、中、西三大地带或将中国划分成几个大的区域来研究呢,还是从较小的省域、甚至更小的县域来研究;二是研究的方法,即采用传统的不引入区域空间相关性的模型进行研究呢,还是在实证模型的设定中明确引入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