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下)   (3)

时间:2016-02-02 11: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 点击次数:

  这一模式,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规模扩张和一定程度的效率改进,但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问题:其一,管制下的信息、资源和机会的不均等,导致了寻租、腐败以及部门、地区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为最大程度地获得资本化租金,掌握信息优势甚至专业优势的企业家或资本所有者,总是会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惜运用造假、操纵等手段来实现资产的增值。其二,不合理的管制成本和过多的中间环节,提高了经济的交易费用,或给企业实物投资带来过高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或使得资本化过程中的经济租金被无形损耗或流失。其三,政府主导的资本化过程,可能会使政府沉迷于税收和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GDP赶超和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中。为应对不断增加的挑战,对经济资本化进行纠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宜再依赖于过度贴现未来的资本化来实现。因为经济增长可能会变得虚拟化,副作用不断显现,制造业、服务业却都会因为成本上升而失去竞争力。为使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特别强调。

  第一,转变政府理念和职能。高增长只是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任何经济在经历高增长后都会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过程。在经济增长惯性及政府干预下,中国或仍能维持一定时期的较高增长态势。但如果在此期间仍是"有量无质"、全要素生产率提不高,赶超型的增长战略所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多,政府追求的高税收、高支出政策亦难以为继。随着干中学效应衰减,在一时还缺乏技术创新带来收益的情况下,现在的资产虚拟升值,意味着在过度贴现未来的实物现金流。所以,过度追求资本化推动的高资本形成、高增长,已越来越不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在此情景下,政府应转变观念,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通过政策引导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同时应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干预和主导,消除各级政府单纯追求"快"而获激励的机制。

  第二,机会均等,价格引导,规范竞争,减少行政性垄断。应建立国民机会均等的制度保障机制,减少不合理的壁垒、中间环节以及歧视性政策,让隐性成本显性化。同时,纠正资本化偏向的一个关键是正确的产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信号。宏观政策上特别要通过正的实际利率,来引导投资,抑制投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反垄断机制的建立,特别是缩小行政垄断的范围,调整资源价格,让微观企业能按市场信号进行理性决策。

  第三,政策激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需要企业内在的动力,也需要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一个经济体从积累转向创新有其现实条件及利益动机,由于创新投资的风险较大,成本高,为了刺激企业进行内生的技术创新,政府应该有更为积极的鼓励政策,如税收、信贷、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服务便利。同时,应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使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成为产业演进的重要机制,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激励来源之一。

  第四,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中国的赶超战略中,人是作为一种资源被驱动进入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的浪费现象严重。把人的作用降低到了等同于机器的程度,人的创造力无法发挥。伴随实物资本化转向技术、知识的资本化,人就必须在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本应该有更多的积累和质量提升,以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更为可靠的因素来支撑。在政策上,特别是要规范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使知识能得到其应得的报酬。

  参考文献

  1.付敏杰,2010:《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宏观作用机制>〉,载《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郭庆旺、贾俊雪,2005:《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⑴4》《经济研究》第6期。

  3.林毅夫、任若恩,2007:《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经济研究》第8期。

  4.刘伟、张辉,2008:《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经济研究》第11卷。

  5.舒元、才国伟,207:《我国省际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经济研究》第6期。

  6.孙琳琳、任若恩,2005:《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世界经济》第12期。

  7.王小鲁、樊纲、刘鹏,2009:《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第1期。

  8.吴敬琏,2006:《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抉择》,远东出版社。

  9.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王莉,2⑴1:《所有制形式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

  10.颜鹏飞、王兵,2004:《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12期。

  11.易纲、樊纲、李岩,2003:《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第8期。

  12.张军,2002:《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经济研究》第6期。

  13.张军、施少华,2003:《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第2期。

  14.张平、王宏淼,2007:《"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经济学动态》第12期。

  15.张自然,2008:《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变动分解》,《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2期。

  16.张自然,20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2期。

  17.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2007:《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经济研究》第11期。郑京海、胡鞍钢,2005:《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经济学》第2期。

  18.郑玉歆,1999:《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经济研究》第5期。

  19.中国经济观察课题组,2006:《中国资本回报率:事实,原因和政策含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20.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⑴6:《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经济研究》第6期。

  21.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⑴9:《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10期。

  22.BaiC.E.,HsiehC.T.,Qian,Y.,2006"ThereturntocapitalinChina%National
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ambridge,Mass.,USA.

  23.CoelliT.,1996"AGuidetoDEAPVersion2.1;ADataEnvelopmentAnalysis

(Computer)Program",CenterforEfficiencyandProductivityAnalysis(CEPA)WorkingPaper,96(08).

  24.FareR.,GrosskopfS.NorrisM.,ZhangZ.1994"Productivity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EfficiencyChangeinIndustrializedCountries",

AmericanEconomicReview^84(1),pp66-83.

  25.Krugma^,P.,1994"TheMythofAsia5sMiracle",ForeignAffairs73,pp.62.

  26.LucasR.E.,1988"OntheMechanismsofEconomicDevelopment",

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2(1),pp.3-42.

  27.SachsJ.D.andW.T.Wo^,2000"UnderstandingChina5sEconomicPerformance",

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4(1)pp.1-50.

  28.YoungA.,2000"TheRazor'sEdge:DistortionsandIncrementalReforminthe

PeopleRepublicofChina",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CX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