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货币与货币统计基本概述
1.电子货币的概念
随着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而在2008版的MFS(《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编制指南》)中,首次明确了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是依据以电子方式储存在客户拥有的技术设备中的货币价值而形成的支付工具。当设备拥有者用它进行购买、出售、加载或卸载交易时,储存的价值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被确认为电子货币的支付工具,必须具有广义购买力,即能够从很大范围内的卖主手中购买商品和服务,例如只用于支付公共交通的公交卡以及在一些商场进行支付的代金卡,都不能被确认为电子货币。
2.货币统计的概念
货币统计就是统计货币的构成,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而货币供应量统计包括对不同层次的货币的统计,其中对于广义货币的统计是工作的重点。货币统计不仅是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核心,更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顺利开展金融规划的重要基石。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统计的影响
如前所述,货币统计是统计货币的构成,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关于货币总量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归属问题(即属于货币总量的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货币持有部门和货币发行部门。由此,本文也将从这三个角度分析电子货币的产生给货币统计带来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将从货币计量方法的角度进行进一步阐述。
1.货币的归属问题——货币总量层次模糊,各层次下金融资产的归属难以确定
归属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于不同的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属于哪一个层次货币总量的界定问题。对于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来说,最重要标准的就是不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的使用会使货币总量层次模糊,各层次下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的归属难以确定。就货币的发行部门而言,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分散。从广义的电子货币角度来讲,除中央银行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外,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都可以发行,造成了货币发行的“非中央银行化”和“分散化”。但从各国的实践的具体情况和狭义的电子货币角度来讲,以央行和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发行者的居多。在只有传统法币的背景下,基础货币完全由央行发行。但在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发行主体却不仅仅是中央银行,这样分散化的发行特点便加大了基础货币的统计难度,削弱了央行对基础货币量的控制,并进一步影响相应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而对于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来说,电子货币对其发行部门引起的变动不大,故相较于这二者,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更大也更为普遍。
2.货币的持有部门——影响较小,但网络交易下的地域模糊引起的问题需格外关注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电子货币只是一种新型货币形式。传统通货一部分被电子货币取代带来的只是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变化。故从持有部门的角度来说,电子货币的出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子货币的出现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的地域模糊,使得政府在统计本国经济中的货币量时,必须考虑居民手中持有的、未存放于本国银行中的货币的影响。
3.货币的计量方法——在新的背景下,缺乏完善的统计方法
货币的计量方法是指一国依据其对金融性公司相应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货币性”强弱的判断而选择的计量货币总量的统计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方法为叠加法、加权汇总法和分解法。而叠加法作为一种简单加总的方法,依靠其计量上的简明性而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纳。
如前所述,电子货币使得货币间的层次模糊,加大了货币总量之内应包括哪些成分的界定问题的难度和统计计量上的难度。除此之外,通过把不同金融资产的数量简单相加得到“传统”货币总量的叠加法本就有所争议。因为对于“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资产而言,其内涵上的不相容使得简单相加有违相应的统计规则。而在电子货币的计量问题上,对于发行主体各异的电子货币,其内涵上的不相容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从而对货币统计的计量方法提出进一步的挑战。
三、在货币方面带来的影响概述
由于电子货币的产生,对货币统计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间接的给以货币统计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金融规划进行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并且,更重要的是,电子货币的产生本身也会给二者带来诸多影响。
就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说,其影响包括:一、电子货币使得货币层次划分模糊,进而影响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电子货币削弱了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力度;三、电子货币使传统的传导“媒介”功能弱化,并使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加大;四、电子货币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质疑。相应的,以货币统计和货币政策作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规划也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江鹏,王潇璇.浅析电子货币统计[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3)
[2]代林玲,连小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3]罗邦敏,赵昕.浅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J].陕西综合经济,2006(02)
[4]杜金富.《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