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6 14:0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林琳 点击次数:
摘要:在每次金融危机过后,都会促进着相关理论探索地不断前进。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次贷险情,影子银行在次贷危机中起着一定的催化作用。跟随经济的逐步苏醒,这一名词也进入了学者的视线。随着我国影子银行的不断壮大,将对宏观市场的运行将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从货币政策、金融系统、触发点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以剖析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市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未来对影子银行的监督与管控体系。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监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830.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01
一、引言
随着近年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影子银行”这一话题引发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不在政策监管视线内的非银行系统,却行使着信贷、转换的职能,由此可能引关系统风险。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影子银行出现较晚。随着我国影子银行的不断壮大,在将来可能会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源头。周小川就曾提到,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还未显现,但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防范于未然。因此,必须提升对相应风险因素的辨识、评价能力,并逐步构建与金融体系相适应的监督与管理框架。基于此,本文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金融系统、触发点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框架的构建,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影子银行简介
在2007年时,Paul Macaulay最早提出了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认为这是一种能够满足市场流动且属于非银行的投资渠道。当时,次贷险情已显现端倪,由此吸引了部分学者的视线。此后,众多的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①Barnanke认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传统银行之外,同时又如传统银行一般提供相应服务的机构。②Paul Tucker则提出影子银行其实质就是一种工具,存在于传统银行之外。可以帮助相关者实现资金的流动性,如富足资金的投资获利,以及期限置换等。③距今最近的观点是2011年FSB提出的影子银行的定义。即作为中介业务的提供者,长期活动于政策监管之下,其所提供的业务主要有期限、流动性置换等,可能会增加系统风险与监管风险。
目前关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在学术界及实务界并不统一,但总结起来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银行”,即类似于商业银行,承担着信贷路径的相关功效,如风险、期限置换等。与传统的银行相比较,无法承担债务、股权融资的业务。二是“影子”,即并没有进入到相关监管机构的视角,而是自由存在。由此,可能会引发监管套利风险。
三、中国影子银行影响分析
当前,影子银行一直未受到相应的监管,对我国的货币政策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利于金融稳定。特别是在我国的宏观经济格局波动、变革中,可能很多产品会存在违约现象,从而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当前,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信用创造的功效,已成为在传统银行信贷体系之外架起的资金转换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影子银行、个人、组织联系起来,构成了庞大的体系。由此,存在着无法估计的“表外”经济运作,促使货币的乘数效应放大。这一背景下,大量实体经济活动的运转,促进大量资金运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宏观经济的运转。在微观、宏观经济双重作用之下,影子银行的存在将间接影响到我国的货币政策。同时,从其信用缔造的角度来讲,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将有直接的影响。相关专家已从实证的视角出发,证实了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具有相关性。即随着影子银行业务的覆盖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货币发行量上升,以此来与社会产出相适应,获得平衡。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