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消费者的产品质量认知与消费行为(3)

时间:2015-03-09 16: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李志德  点击次数:

  
(六)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主要途径  
  关于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本土连锁超市以及赴港购物的消费者而言,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通过“看是否为知名品牌”进行判断,比重分别达到75.4%、51.7%和64.1%,由此可见知名品牌不仅是产品的符号,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也是判断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对于小商品市场的消费者而言,73.3%的受访者表示是根据自己经多次购买而积累的经验来获取产品质量信息,这种基于个人经验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做法,可能是披露的产品质量信息缺乏可信度的市场环境所逼,也将由于个人经验的差异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七)购物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产品质量问题  
    消费者对于“遇到最多的产品质量问题”的回答中,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以及赴港购物的受访者均认为主要是存在“以次充好”,分别占到13.1%和14.1%;本土连锁超市的受访者则认为存在“过期产品仍销售”、“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等问题,分别占21.7%和16.7%;小商品市场的产品质量问题更为多样化,存在“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过期产品仍销售”等多种问题。  (八) 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采取的措施  
  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绝大部分消费者一般都倾向于采取直接找产品销售人员理论的办法,这可能是消费者遇到问题时的一种本能性反应。只有部分赴港购物和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的消费者会向质量管理部门投诉,而本土连锁超市和小商品市场的消费者较少采用这种较为理性的维权方法,可能是消费者对于质量管理部门的信任度上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连锁超市、小商品市场以及赴港购物的受访者中,有不少人对于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自认倒霉”,分别占36.7%、30%和23.4%,这可能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维权知识或能力的缺失,或者对于维权的效果缺乏信心,对于赴港购物而言,可能对于香港的权利救济方法不了解。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产品质量存在市场纵向分层现象。从消费者评价的角度来看,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和香港的产品质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本土连锁超市,小商品市场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第二,产品质量是吸引消费者前往香港或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购物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者认为在这两个消费场所遇到产品质量问题的概率相对较小。  第三,产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存在市场分层现象。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本土连锁超市和小商品市场的产品价格呈由高到低的差异变化,而香港的产品价格在汇率和产品自由贸易等因素的影响下,相对于内地产品价格而言比较低。在购物场所的选择上,消费者因收入约束而存在差异,总体上,前往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或赴港购物的消费者收入水平高于前往本土连锁超市的消费者,在小商品市场购物的消费者收入则最低。  第四,不同消费者因收入水平的约束和对产品质量的偏好不同,对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的边际变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赴港购物和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的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低于本土连锁超市和小商品市场的消费者,但对产品质量的敏感度则高于后者。  第五,不同购物场所在产品质量信息披露上存在差异,导致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难易程度上不同。在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难易程度方面,赴港购物和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的消费者认为比较容易,而本土连锁超市次之,小商品市场则最为困难。   第六,不同购物场所通过市场细分的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和赴港购物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商家品牌和产品质量保障;而本土连锁超市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力在于离居住地的距离近,容易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其中小商品市场还存在产品价格便宜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第七,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在对产品相关信息的关注方面,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本土连锁超市和赴港购物的消费者均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包装是否完好以及是否是知名品牌,而小商品市场的消费者不太关注是否为知名品牌,但对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产品的价格以及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非常关注。  第八,不同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途径或方式存在差异。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本土连锁超市和赴港购物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背后的产品质量信息,而小商品市场的消费者则主要根据自己经多次购买而积累的经验对产品质量信息做出判断。  第九,不同购物场所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所不同。在遇到的产品质量问题中,国际知名品牌会员制超市和赴港购物的消费者认为主要是“以次充好”问题,本土连锁超市的消费者则认为存在“过期产品仍销售”“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等问题,小商品市场还存在“短斤少两”“过期产品仍销售”等产品质量问题。  第十,在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采取直接找产品销售人员理论的办法,向质量管理部门投诉等其他深层次的维权办法在实践中较少使用,还有不少消费者在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存在“自认倒霉”的心理,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助于消费者合理、有效维权的产品质量救济机制。  
(二)政策建议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在尊重消费者产品质量认知和产品质量监管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构建一套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长效机制。  第一,从法律层面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质量需求。由于市场交易行为中消费者的“天然弱势性”,因此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伤害,并从法律上对已造成的伤害如何救济进行规范。  第二,采取措施大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产品质量的有效需求,要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实现产品质量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从改善收入分配着手(文建东,2010),包括总量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结构上改进收入分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需求的角度为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购买力基础,市场机制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第三,加强品牌建设,保护厂商对自有品牌的权益,提高品牌的声誉。品牌既是产品的标识,又承载着产品质量信息,是产品质量供需双方最小化产品质量信息交换成本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产品质量认知和消费行为过程中,消费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个体,因此,需要在政府、消费者以及厂商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提高品牌的市场声誉,使得品牌成为产品质量的代名词,这将有助于节约产品质量的信息成本。  第四,大力推进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要解决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增加产品质量信息供给。由于产品质量信息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为了防止产品质量信息领域的“公地悲剧”问题出现,除了厂商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披露产品质量信息外,还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推进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董新凯.国家对消费者的保护及其限度[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苏应生,汪贤裕.纵向产品差异化进入者的质量与价格设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23)  3.尤建新,陈宝胜.产品质量差异的经济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4.叶泽,周真,常彩虹.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模型及其策略—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  5.丁胜利.基于市场分层结构的品牌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3(23)  6.中国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课题组.我国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报告[J].质量与标准化,2012(12)  7.冯忠泽,李庆江.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9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  8.焦金芝.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胡卫中.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0.文建东.中国产品质量缺陷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5)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