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论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契约属性(2)

时间:2013-10-04 10:4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商思争 点击次数:


  (一)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对30所设置“审计学”专业(不分方向)的高校(院系)统计,审计学专业课程开设频次,依次为“审计学”(96.67%)、“财务审计”(73.33%)、“内部审计”(56.67%)、“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33.33%)、“经济效益审计”(33.33%)、“内部控制(学)”(26.67%)、“投资(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审计”(26.67%)、“政府审计”(23.33%)、“管理审计”(23.33%)、“内部控制审计(评价)”(10%)、“舞弊审计”(6.67%)、“责任审计”(3.33%)。
  开课最多的是“审计学(原理、基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图书馆保存最早的一本《审计学原理》是1982年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审计学概论》,其次是1983年陈今池编译的《审计学原理》。多数《审计学原理》教材主要体现我国审计体制、法规以及国家审计相关程序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审计机构逐渐增多,目前比较权威的《审计学》教材和课程内容大都与CPA考试教材内容和最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衔接或接近。如秦荣生、卢春泉编写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审计学》、刘明辉主编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审计学》都是如此。这显示了教育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课程内容的巨大影响。
  1991年国家首次组织了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统考,此后除了1993年外,每年坚持考试,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颁布,注册会计师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而存在,独立审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展示自身的实力也成为社会和在校学生的一个目标,CPA考试《审计》用书内容几乎全部都是注协颁布的审计准则、道德守则和全国人大颁布的审计法的内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成为会计、审计专业的重要课程;据笔者调查,72%的高校审计学专业设在会计院系内,许多审计教师本来是会计教师,这也是企业财务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财务报表审计成为主要课程的原因;财政部、教育部、中注协大力推进注册会计师教育,1994年以来在全国22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内资助并开设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自2006年起,对CPA方向高校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实行末位淘汰、有进有出办法,进一步推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财务审计等课程的建设;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高校审计教材50%以上采用的是注协指定教材和注会考试辅导教材,显示了中注协对课程及其内容的巨大影响。另外,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也在中国大陆合作高校设置了相关审计课程。截止到2012年,ACCA官方认可的开设ACCA方向的高校有64所,目前拥有学员20000多名,每年招生近5000人。ACCA课程包括包括知识、技能、核心和选修课程共14门,伴随着ACCA的影响,借鉴ACCA课程理念、内容的审计课程也逐渐增多。
  1996年12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2003年5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尤其是2003年《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促进了中国内部审计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开始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不再满足以财务审计为中心,转而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效益审计等为其中心。开设内部审计课程或者设置内部审计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多,设置内部审计专业或方向的,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开设内部审计课程的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相关课程如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学、投资(工程)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开设的高校也逐渐增多。所用教材大部分都是高校教师自编教材,另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有开发培训课程职责:(1)组织研究内部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和实务经验需求,审议教育培训规划;(2)组织设计培训课程;(3)组织审议培训教材。1998年中国内审协会与IIA签定协议,将IIA在国际上举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引入中国。目前,CIA考试已经成为我国公认的一种职业认证资格考试,报名参加CIA考试的人数逐年上升。南京审计学院还于2007年9月加入了IIA的IAEP项目,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被IIA认可的可以开展内部审计高等教育的学校。CIA资格考试与国内的会计、审计考试范围有很大差异,突破了传统的财务范畴,把内审视野拓展到整个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国内类似考试仍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范围。CIA考试用书包括《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等,这为我国内部审计课程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国有政府审计文化传统。1982年,国家审计监督第一次被写入《宪法》,1983年,审计署成立,促进了审计专业和课程的恢复。1988年颁布《审计条例》,当时各高校审计学课程多数以此为蓝本编写教材。1995年《审计法》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2000年审计署发布《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4年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准则》;2006年《审计法》修订并实施,为政府审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7年国家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建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框架性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以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为平台合作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2010年,在充分借鉴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内容和外国审计机关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颁布了《国家审计准则》,在国家和有关部门推动下,国家(政府)审计相关课程逐步发展演变。
  从课程设置、教材选取角度不难看出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协会、考证颁证机构、高校等利益主体的影子。这些主题相互协同、竞争、作用、借鉴、妥协共同形成了我国审计学专业的现有教材和课程内容。表面看是环境的影响,但反映了不同主题的利益、诉求、责任。在存在多种教材、多种理论体系、多种范式的审计学科里,选取何种知识尤其是选用何种教材以及教学内容是多方妥协的产物。
  (二)审计专业课程的契约属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学生就业面向市场,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越来越突出,学生选学校、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参与选教材、参与选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所以以上主体确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中,还将在师生之间、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多方互动、冲突中面临再次选择和创生。现代学校教育强调教授治校,现代课堂教育强调师生互动,多向选择,尤其是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对于课程开发建设、达成教育教学目的至关重要。总之,课程的开发、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再开发或创生,都是各方主体多次博弈、妥协的结果,同时这种博弈和妥协又是课程生成的根本来源。在一系列过程中,存在以下主体,他们投入自己的资源或要素,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承担自己的责任,所有的权力、利益、责任的总和共同构成了一个总体契约,形成了现有课程和课程体系。
  (1)国家。根据派纳和阿普尔的观点,课程实际上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统治阶级也利用课程反映、灌输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课程的内容绝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它实质上由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办学宗旨所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党通过国家在审计课程和审计教育上提供意识形态,颁布有关审计基本法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办学宗旨和课程规划,获得高等审计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等审计人才。
  (2)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包括所属中注协、中国会计学会)、审计署(包括所属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总结颁布相关审计准则、总结审计实践经验和审计教育经验、组织审计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提供审计课程主要内容和素材,制订审计教育规划,提供相关高校的审计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审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资金,部分地提供统编教材、指导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学标准,要求高校培养符合要求和规格的人才;教育部进行审计专业和课程的指导、管理和考核,组织规划教材编写;在部门管理过程中,各主管部门实现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3)课程开发者:在规定的框架内和计划指导下,研究开发适应国家、地区、学校、专业的新课程,获得职称和其他收益。
  (4)国内外会计认证和培训机构:如ACCA、IIA、AICPA等国外的认证和培训机构以及CICPA等国内的认证机构都建立并发展了与相关高校的合作伙伴制度,提供规定的课程和学习计划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获得声誉和经济利益。
  (5)高等学校:审核批准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批准选用教材以及教学进度,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期望获得良好声誉和优质优量的生源。
  (6)高校教师:选择提供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传达自己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期望获取更多创新的知识,建设更好的课程,获得个人事业进步,获取学生较好的评价。
  (7)高校学生:提供自己学习投入,提供学习收获和成果(包括试验实践创新成果),获得个人发展需要的知识、经验、能力,获得文凭。
  (8)用人单位:提供课程素材、需求信息和就业岗位,期望获取合适的审计专业人才。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