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22 14: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牛亚凡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从弹性学分制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当期新媒体传播热潮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认为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本着对生本理念所建立的新媒体形式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才有可能适应弹性学分制下学生定制式学习、独立化生活所带来的学生管理出现真空脱节或盲点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弹性学分制;学生事务;新媒体;管理模式
学分制作为现代化大学管理模式中的重要趋势,早已成为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焦点。这种源于人本主义与全人化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的学制鼓励个性发展、倡导自由权力,以弹性化、个性化、人本化原则为核心理念;从个体、人文价值出发,属于个人本位的教育模式;而新媒体传播途径的特色是互动化、个体化、简单化、碎片化,它也属于倡导个性发展、尊重个体权利的传播模式;二者在自下而上、个性独立、交互影响的维度上是相似的、一致的。二者都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统筹协调的管理模式与教育思维,当然就给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带来了问题。必须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者与管理者,与其用传统的固化管理思维来被动应对,不如转变思维,采取主动,研究分析学分制弹性特色的理念内涵,以及新媒体传播途径的特殊规律,分析把握新媒体途径的发展规律来改革学生工作思维,创新管理理念。
一、弹性学分制的内涵理念
发源于德国选课制,成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弹性学分制度,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考核学术标准以及教师工作量;实现学习进程弹性化取得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在本质上是对传统学年班级制的反叛。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泛智"思想,并设计了班级式的集体授课制,以一种"印刷术"式的教育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对大规模人才(或人力资源)的需求。这种"物化"对待学习者的批量"生产式"教学过程随着社会文明与科技的进步逐渐显露出不足,也遭到众多的诟病。
在资本主义发展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之后,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生产式的教育理念显然不再适用,洪堡提出了教的自由与学的自由,第一次在理念上批判了前者;而人本教育思想对学习者本身的人文价值的强调以及全人化教育思潮的涌现,使教与学的权力作为一种自由成为教育民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再次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为现代学制,弹性学分制是基于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相信学生为本,相信个人能力与选择。不仅如此,弹性学制的人本理念还应该体现在管理上的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一原则之上,这就给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权责分配原则。允许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次序;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彰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把弹性学制的自由最大化地赋予学生。弹性学习的自由是在统筹管理调控下的,明确选择后果的相对自由。
二、新媒体传播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效应的分析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网络、触摸媒体、数字媒体形式等。其传播的特征在于:传播网络化带来的交互性;传受者身份转换的随意性;使用者大大增强的主动性;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等。
作为目前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显著的媒体中介,新媒体手段已经营造除了一个信息化的虚拟社会,无论是信息获取、知识塑造还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新媒体手段已经成为抵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最为有力的途径。大学生通过主动利用新媒体认识社会,形成社会判断,完成社会化进程。在个人审美、信念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以及不成熟化前提下,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化过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接触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然能够起到协助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首先,新媒体手段是基于网络普及技术基础上的传播平台与途径,它完全满足教学管理中点对点的高效管理需求,正好可以解决弹性学分制打破以往学年时间限制、班级空间限制所带来的学生学习生活不统一,管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通过网络传播方式的管理可以实现信息有效传递、反馈及时有效、管理有迹可循等优点,这样就避免了弹性学分制的推行下,学生事务真空脱节出现盲点的问题。
其次,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特色彰显了参与式媒体与学生主体的理念。提供且倡导的是注重提问式、合作型、主动且横向的而非层级式的教育方式;这样就使学生事务的管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辅助只要是在这一平台中展开的一定是学生关心的、集体参与的、第一时间交互反馈的。这就完全凸显了自下而上的学生主体原则,也契合了弹性学分制度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发展"理念,更进一步的统一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完成教学成长的协调一致。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