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不良现象的归因研究
时间:2013-09-20 10:2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戴春风 点击次数: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务工方式也由原来的单身化向家庭化转变。作为农民工子女,在随迁过程中的种种冲突和不适应都容易导致其学业不良。只有深入探究这种学业不良现象的成因,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
一、从进城农民工子女课堂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学业不良的原因
进城农民工子女原有的乡村课堂文化与城市学校的课堂文化发生冲突,阻碍了他们取得学业成功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价值倾向的冲突和知识系统的断层
由于城市文化融百家之长,能迅速推陈出新,造就了其文化上的优势与强势,而相对封闭、隔离与变化缓慢的农村文化则显得较为保守与滞后,从而导致了城市主流文化价值倾向与乡村传统文化价值倾向的冲突。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流动就读的过程中接受的学校教育缺乏系统性,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排列上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常常出现已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之间衔接断层的现象,这就给他们的后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符号体系的冲突
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来说,城市精密编码所呈现的内容和生活场景,不仅与他们的乡村生活境遇区隔明显,也与其家庭和乡村课堂中运用的语言编码存在较大差异。进城农民工子女难以认识和接受城市孩子熟悉和掌握的诸多概念和词语。这样,两种语言编码的差异及其碰撞,既造成了课堂上符号体系的冲突,也给农民工子女顺利应对城市课堂的学习设置了障碍。
3.规范意识的冲突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城之前听的是乡音,说的是方言,行的是乡村礼俗,熟悉的是乡村课堂的规矩方圆。但到了城市学校后,学习环境、教学氛围和内容的变化,必然会造成不少学生在观念和意识上产生认同困难,感到受压抑、被束缚,进而影响其对城市学校课堂规范的遵守,导致多种课堂失范行为的发生。
二、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环境,分析其学业不良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母亲受教育的水平是家庭文化资本的重大因素。在我国传统乃至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进城务工群体当中,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更多地承担经济上的职责,而母亲更多地承担养育子女的职责,所以母亲受教育的水平是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1.母亲受教育水平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