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创新作文的诞生,因素是很多的,但成功的关键在于立意的新颖。立意新首先要破除头脑中的定势思维以及传统的陈旧的思维模式。写作者要敢于“脱套去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是不行的,必须突破自己的习惯性定势思路,进行多项的、逆向的,甚至是异端的创造性思维,只要立意创新,就完全可以奏出不同凡响的“新曲”来。
立意创新可以有许多种方法。现在着重来谈谈如何运用成语“反弹”进行立意的创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针对不同的对象
有些成语针对特定对象是正确的,一旦对象变了,其意义也就应“反弹”做相应的变化。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果针对那些长期从事某种工作,乘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人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如果针对那些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来说,这句话就大错特错了,而应是“常在河边走,确有不湿鞋”。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说那些自己不够自律,易受周围外部环境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来说,那是一定的;但如果针对一些有自控力的人来说,即是深处闹市也不为所乱,那些长期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政法战线上的干警们尤其是狱警,他们不但没有被同化,相反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多少人迷途知返,改邪归正乃至重新做人,对他们而言,那就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二、调换不同的角度
一个事物可以从多角度去观察,一个成语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能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知足常乐”,在生活上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如果换一种角度,从学习工作、科学研究、理论探讨等角度来看,就不能知足,而应“不知足”,并“永不知足”。再如“滥竽充数”,我们往往批评南郭先生,但换个角度想,这还是齐宣王的错,更是环境土壤的错,只有改变社会环境,这种“南郭先生”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三、运用不同观点
对同一现象,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三人成虎”,用近视的观点来看,,“三人”有可能暂时迷惑别人,但如果“反弹琵琶”,从长远观点来看,从本质上来看,只要事实不是那样,哪怕更多的人,也不可能改变事实真相。
四、根据不同背景
我国成语大部分是在古文献中提炼出来的。这些成语在不同程度上打上了那
个时代的烙印,如今论文部落时代变了,社会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不少成语应反弹琵琶,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劳力者治于人”的旧社会,人民群众不可能“在其位”,更不可能“谋其政”,否则就叫做“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了,但是新社会人们成了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虽“不在其位”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政议政或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去执政。“不谋其政”显然已经过时,成为历史了。
五、进行不同的解释
成语中有些语素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以做不同的解释。有时进行反向思维,不仅使成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且具有不同的色彩。如“喜新厌旧”如果“新”与“旧”分别都指别人所不齿的事情,这个成语就是贬义词,相反,“新”与“旧”如果指观念和理论方面的知识,那么“喜新厌旧”就表现为勇于接受新思想,开拓新思路,摒弃旧思想、旧传统,就成了十分鲜明的褒义词。
六、分析不同目的
同一件事如果目的不同,那相应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就可以对原义进行反弹提出新的观点,如“班门弄斧”,“弄虎”的目的一般理解“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这自然要反对的,但如果“弄虎”的目的是请求行家指点、帮助的,那我们就必须鼓励和支持了。
七、思考不同的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但转化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条件有内因和外因两种情况。一个成语所反映的矛盾转化的原因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那我们可以从被忽视的一面“反弹琵琶”提出新的观点。如“名师出高徒”,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提出:先有“名师”这一外因条件还不够,还要有“徒”能主观积极努力这一内因条件,“徒”才有可能成为“高徒”。正所谓“强将手下未必无弱兵”啊!
优秀的“反弹”文可谓是一泓清泉,一缕清风,一杯清茶,给阅读者以清新的感觉。但是利用成语反弹进行作文的立意创新,也并不是说无原则的,一定得立足于对成语做具体分析,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决不能无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任意发挥,不然奇谈不成反成怪论,那就从根本上取消了立意的价值,反而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宝剑锋从磨砺出”,反弹琵琶利用成语进行作文的立意创新法的熟练掌握并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我们:一要靠平时写作中多加实践,对学生反复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二要培养学生养成对万事万物多做思考,尤其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索的好习惯;三要对学生加强示范性引领,多多揣摩典范性作文中“反弹琵琶”创新法,也可以包括向同学中善写者学习,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只要多角度,巧立意,多项逆向思维,多思多想勤练笔,一篇独特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光鲜溢彩的创新美文定会从你的笔端汩汩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