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4 09: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新的政策决定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各级教师在职称评审问题上的公平与平等,给予了中小学教师应有的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势必会给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深远的影响,将加速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专业发展
作者:王辉(1972-),女,吉林通化人,吉林通化师范学院分院高级讲师。
2009年,作为全国3个改革试点之一,山东潍坊和陕西宝鸡、吉林松原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改革原来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并首次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最大亮点。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列入正式文件中,是一项重大创举,不仅打破了以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瓶颈,也弥补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相比的缺陷,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各级教师在职称评审问题上的公平与平等,给予了中小学教师应有的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为中小学校提供了利导性政策,中小学校可以借此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从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那么,职称评审与认定无疑就成为验证教师这一发展历程的有效手段与评价标准之一。“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新政策的出台,势必会给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深远的影响,将加速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职称评审改革前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1986年在全国大、中、小学均设“高级”职称,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只相当于大学“副高”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只相当于大学的“中级”职称,有人解释为不同学段职称设计之差异在于教师的学术水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是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结构已不能适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影响和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笔者对所在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情况作了一下调研,全市中学教师5776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926人,占16.03%;小学教师9693人,其中小学超高职称的教师有257人,占2.65%,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5466人,占56.1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职称评审的级别、标准与指标等关系,带给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是滞后的。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下,中、小学教师职称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即使能破格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也是凤毛麟角,于是很多小学教师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努力争取到中学任教,这已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改变目前状态的重要渠道。而在中学,通过与个别中学教师的交谈我们不难发现,评上相当于高校“副高”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职称评审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无上升与发展的空间了。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作失去动力、失去奋斗目标后,职业倦怠便在潜意识当中悄然发生,逐渐形成,从而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中小学高级教师认为,自身无论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因此获得的成果与荣誉并不比大学的教授逊色,如果自己是在高校就职的话完全有这个能力和资本参与教授的评聘。对于这部分群体的中小学教师而言,虽具有评教授的资本,却无评教授的机会和权力,他们自认为没有受到社会应给予的尊重和公平待遇,难免会产生伤心、失望和抱怨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情绪驱使与影响下,何谈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职称与工资福利待遇是挂钩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没有评上“副高”的中小学教师还在拼命地准备和积累一切与评审能挂钩的业绩,为职称能再晋升一级而努力和拼命工作,这部分人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是在自觉、压力与利益的驱动下主动获得发展的。由此可见,职称级别的认定与评审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激励因素。
二、职称评审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职称改革给予中小学教师尊重,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改革在职称认定的等级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分别设置了从正高级教师到三级教师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目前高校职称等级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是相对应的,打破了原来小学、中学与大学之间彼此独立、分开、割裂的职称等级体系,以及不同学段教师职称评定的级别与待遇的不同,承认了处于不同学段的教师,无论在教育规律、教育对象、教育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本学段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要每个学段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本学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都可以获得与大学教授同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可以说这次职称改革对于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坚定了立足本职工作的信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动力,成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有力保障。
2.职称评审标准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
本次改革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在国家制定基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区制定具体评价标准。从各地试点城市的相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和条件是不同于大学教师的。鉴于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特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更偏重于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切实扭转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采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这些创新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专业的发展,促使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更符合正高级教师的方向发展。在利好政策的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被动、被迫的,而是自觉主动、自主发展的,是教师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构建过程。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确定个人的发展需求,制定共发展目标。因此,职称评审标准是一个可以连续不断地激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因的机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职称评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现代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背景下,现代教育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职称评审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级别,更推动了中小学教师要符合现代教育的专业发展要求。今天,正处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尤其随着现代网络时代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学生的信息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渴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学习,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好学上进,勤于进取。职称改革又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要有知识、有学问,而是更要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追求和专业理想。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深刻、更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求教师掌握和获得新的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技能等。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4.职称评审改革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心理环境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教师的职业价值、地位、前途、方向、标准都非常到位、非常清晰,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这种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教师形成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这些由政策、社会、上级教育部门、学校等构成的外部环境,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内在环境(心理环境),可以促使教师把情感注入到教育事业中,通过积极投身于教育的实践,从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怀着积极、上进、热爱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完备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教学风格,收获着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5.职称改革能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本次职称改革试点过程中,中小学“正教授”能不能“唯学术”可以说是最被大家关注和引发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的老师说“:自己平时的时间都花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了,哪里还有精力去搞论文、科研呢?”也有人表示担心:中小学里评“正教授”,对学术水平如何要求?一些记者和中小学校长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正高职称评审标准应有别于大学,要体现出教学实践的特色与导向。笔者在对上述观点持认同意见的同时认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具备符合自身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科研能力,因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不能在职称级别提高的同时教育科研能力还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或者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提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信息化社会,为了更好地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在开展应用型研究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每天接触学生,最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考机会,增强了观察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有解决问题的愿望,而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并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那些评上正高级的教师和未来将评上正高级的教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中小学职称评审改革虽然在全国还未全面展开,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其改革的意义与价值而言,从各试点城市取得的效果以及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交流中来看,它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0.shtml,2010.
[2]张乐天.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杨艳蕾.教育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包国庆.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政策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5]福州新闻网.福州中小学教师也可评正高,学校缺人可跨校竞聘[EB/OL].http://haixi.cnfol.com/130328/417,1940,14733391,00.shtml,2013-03-28.
[6]新闻中心新浪网.上海中小学教师将评正高职称.http://news.sina.com.cn/o/2011-08-22/064123028788.shtml,2011-08-22.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