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1 11: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温贤芳 汪勋清 点击次数:
3.2建立持续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我国有关部门的估算,农业核技术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为1 :7~31,其中以 辐射诱变育种和农产品辐照加工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而辐射不育防治害虫和示踪技术农业应用则以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 应加大对农业核技术研究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围绕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前 沿,组织全国性的协作和攻关,以解决我国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和支 持企业对农业核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保证农业核技术的持续发展。
3.3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面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对科技的客观要求,调整核农学的研究方向,以项目带动科研方向的调 整以调整方向任务促进项目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实施航天育种工程,实施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种质和种子产业工程,加快农产品辐照加工产业化,建立农用标记化合物和放免试剂盒生产基 地。以资产为纽带,建立农业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3.4加快核农学的人才培养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根据核农学和农业科技技术涉及的学科交叉、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培养和造就 一支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技队伍。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敬业奉献、懂 业务、会经营和善管理的开拓型人才,促进核农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科技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助其争取项目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 境条件,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同时并重。
3.5加强核农学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在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防科工委、农业 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门的支持下,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亚洲核合作论坛框架内的核 农领域的科技合作,扩大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盟的合作,并积极拓展其它多边和双边合作,提高我国 核农学的水平,扩大国际影响。
3.6发挥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的作用
中国原子能农学会成立于1979年,在老一辈核农学科学家的领导下,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开展了大 量的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为推动中国核农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核农学事业面临极端困难的今 天,更要发挥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的作用。
4.核农学优先发展的领域
4.1植物诱变与遗传育种
利用以辐射和空间环境诱变为核心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创造对植物产量、品质、抗逆性等重要经 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突变材料,重点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逐步实现定向选育 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新种质、新品系和新品种,大力发展花卉蔬果的诱变育种。研究和开发旨在大幅 度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重点研究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新 因素、新技术、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以及突变基因的早期识别技术。
4.2空间诱变育种及机理研究
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航天育种项目,在加快航天育种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加强空间诱变育种机理的 研究,探索空间环境对生物的诱变分子机理。利用空间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塑造新种质,培育新品 种,将农业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发展成为21世纪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4.3农产品辐照加工与应用
加强农产品辐照加工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辐照加工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不断 拓宽辐照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强辐照食品和农产品辐照海关检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速开发农用辐照 新材料和功能产品及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建立相关企业,实现农产品辐照加工的产业化,使之发展 为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4.4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
研究辐照不育技术与无公害的环保型害虫防治技术在我国已有的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发 展以辐射不育技术为基础的害虫区域防治技术体系。同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生物安全的重大检疫害 虫,进行预警和防治技术研究,以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4.5核素示踪和农业资源与环境
利用核素示踪技术与相关技术相结合,监测和评价化肥和农药在土壤一作物系统中污染物的迁 移与积累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137Cs研究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用核素示踪研究水土流失、草 场退化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利用中子测水技术研究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示踪獅信息技术研究现膨示范工程的管理技术。
4.6核技术与动物生产和健康
利用核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研究提高动物的营养水平,改进家畜的受精作用,开发新型的 动物饲料,提高动物生产力。利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技术研究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早 期诊断及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重要畜禽疾病的发生,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提高农牧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陈子元.核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2]黄彬,等.核农业工程技术.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3]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4]温贤芳.中国核农学.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徐冠仁.核农学导论.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年
[6]汪勋清,温贤芳.核农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50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7]汪勋清,华珞.中国核农学的成就与展望.中国核科技报告,2⑴1, 1919
[8]温贤芳.中国核农学现状与21世纪初的发展.核科学与工程,2⑴0 20(3): 332?338
[9]张和琴.昆虫辐射不育的研究和应用.包建中.中国生物防治.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29?637[10|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Annual Report for 2001. Vienna: IAEA Press 2000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