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9 16: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晓东 郭春阳 点击次数:
因而,在传统武术面临严重的传承环境、传承方式、传承人等危机的当前,我们不能再人为地给已经举步维艰的传统武术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动辄强调武术门派意识可能会让武术发展重新回归到门户争斗的怪圈之中。在开放的时代环境下,武术门派观念不应再成为习武者墨守陈规、抱残守缺的借口,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进行深入的武术交流才是振兴中华武术文化的正确抉择。
4结束语
在中国传统农耕经济条件和宗法社会结构下,传统武术在特定的社会动因、文化动因和技术动因的促使下走向了门派分化。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拳种门派构建了多元的中华武术文化和多彩的中华武术历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演进,对武术门派的强化已不合时宜,并且由门派衍生的派别争斗和门户之见成为了武术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顽疾。近年来,本已趋于淡化的门户观念逆流而生,不断有新的武术门派臆造出现。它们脱胎于通俗文艺作品,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商业化和功利性十分明显,这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来说危害大于受益。面对这些失范的文化现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当前传统武术严峻的生存态势和武术门派真实的文化价值,重视对武术门派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必要的武术交流,避免因追逐经济利益进行文化臆造,将武术文化完整、精心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杨建营.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5-6.
[2]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44.
[3]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4]程大力,刘锐.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由武术门派的渊源成因看武术门派的发展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4):20-24.
[5]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49.
[6]何良臣.阵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5:26.
[7]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学术界,2000(3):49.
[8]栗胜夫.门户之见、宗派主义是影响武术发展的重大障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25-126.
[9]张之江.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M].南京:中央国术馆,1931:37.
[10]王占奇.早期精武体育会武术传播寻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56.
[11]张银行,李吉远.使命与扬武:精武体育会与武术近现代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2):41-46.
[12]马廉祯.论现实视角下的近代“土洋体育之争”[J].体育科学,2011,31(2):77.
[13]向恺然.第2届国术国考对联[C]//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二十五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285.
[14]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7.
[15]郑逸梅.艺海一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66.
[16]王鹏.虚拟江湖:现实的一面镜子[J].看天下,2012(10):70.
[17]马廉祯.论中国武术的现代转型与竞技武术的得失[J].体育学刊,2012,19(3):119.
[18]崔雪芹,许嘉璐.忧虑中国文化的断裂[N].科学时报,2006-09-10(B4).
[19]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3.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