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对近代中国武术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重新认识

时间:2014-01-09 16:1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蔡宝忠 点击次数:

  摘要: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有待于研究的空白点颇多,研究其中的5个问题,其创新点为:1)新近发现“武术”一词在唐代就有使用,而不是普遍使用于清末之说;2)“精武会”从创立之初就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与陈英士和农劲荪2个关键性人物有关;3)“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使用“游艺”一词旨在减少比武的血腥味和走后门,选址于杭州与古时有“打擂”传统有关;4)民国时期的“第2次国术国考”在项目设置上馆长张之江与高官褚民谊有较大的分歧;5)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术界提出“国术救国”的口号,但也有少数著名的武术家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不轨之路,负面影响颇大。

  关键词:近代武术史;武术;精武会;国术;游艺;打擂;投敌媚敌;政治背景

  中图分类号:G852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494-07文献标志码:A

  近30年来,作为武术理论基础性研究的武术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出版的7个版本的编年体《中国武术史》,反映了当今这个领域研究的主要成就。相比之下,古代武术部分研究得更加彻底,摸清了武术产生和发展的总体脉络,而近代武术部分仍停留在对几件大事的叙述或记述上,明显缺乏对一些有争议武术事件的研究与探索,这对澄清事实,还原历史极为不利。另外,因忽视对武术一般性事件和小事件的阐述,出现了“断代”或“断层”现象,其理论也就难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正因为如此,至今尚未见到一部有关的“近代武术史”方面的专著。

  借承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中国近代武术史研究”之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近代武术史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近代武术史研究中的盲点和空白点颇多,需要研究的空间非常之大。本研究着重介绍以下5个问题。

  1“武术”及相关用语的变更本意都是为了突出主体思想

  自古以来,“武术”一词基本处于不断更替的状态,其代名词多达几十个,而近代只有武艺、武术、国术3个词。习云太先生认为:“武术一词的普遍使用,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事。”后有龚克先生提出的较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武术,其依据是以清人徐珂辑撰的《清稗类钞·战事类》中“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记载:咸丰庚申(1860年)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这一说法比前者提前了50多年。

  在研究“武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份颇有价值的唐代史料——《全唐文补遗·山西卷》,从中发现有2处出现了“武术”一词。1)《大周故从善府旅帅上骑都尉董君(师)墓志铭并序》,这个墓志铭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岁次辛卯正月戊辰朔五月壬申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董师“君弱龄好古,状发勤书,王粲横戈,俄从武术。班超入幕,忽预兵钤。”[1]这里的“武术”,具有军事、战争和谋略的宽泛意思。2)《唐太原郡夫人太原郡王氏墓志铭并序》,这个墓志铭是由“盍时署国子监庆文馆进士”习军撰书并篆。主要内容如下:“原夫执君子之风猷,合班超之武术,守职为政。”[1]这2处的“武术”,具有军事、战争、谋略和文物结合的宽泛意思。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先公布的2份珍贵史料。这2个“武术”词,早于“清末的说法”约1169年,可见,唐代就有军事意义上的“武术”称谓。在唐以后的宋元明各代多使用“武艺”一词。清末的“武术”又取代了“武艺”,它不仅是“术”与“艺”2个字的变更,更重要的是武术功能由军事向体育的转型。另一个动因来自于西洋火器的输入,大大降低了武术的军事实用价值,而凸显体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上的转型体现了近代武术与古代武术的本质差异,并成为我们研究近代武术史的逻辑起点。

  辛亥革命以来,“武术”一词多了起来。例如:1911年青岛成立了“中华武术会”组织;马良组织编写了《中华新武术》教材;1917年北京创立了“武术传习所”,同年,由吴志青等人筹备组织了“上海中华武术会”;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26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武术”。在这之间仍有混用“武术”一词的现象。

  在后续的年代里,“国术”一词悄然出现。最早见于唐豪的《武艺图籍考》中,书中记载:“国术这一名词,创始于李烈钧注1,其何所取义?”推测如下:李侨居日本,日本的相扑称为国技,所以中国武术改为“国术”更准确。1927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并采用了“国术”一词。张之江之所以将“武术”改为“国术”,其意在于与国文、国医、国画、国乐等相提并论,既是国粹,又是国宝。就其文化含量而言,明显地得到了提升,使得长期处于文化底层的武术,终于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并登上民族文化的大雅之堂。也有人这样认识:国术,即中国武术之意,也可理解为“乃我国精粹之技术”,以提高武术的价值观和在我国人民大众以至上层人士中之社会地位。那么,张之江提出“武术”改为“国术”,除了有自己的上述想法外,与老友李烈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代人研究认为:“‘国术’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国民政府对民族体育(曾经被称之为‘土体育’)的官方称谓……那么,张之江提出的‘国术’则是一个相当明确的概念。张之江所倡导的‘国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运动项目,而是一个以徒手与器械的格斗竞赛为核心的民族体育体系。”不仅如此,“‘国术’的结构是多元的,它包括了传统武艺遗存在民间的多个独立项目。有拳械套路表演,有徒手和长短器械格斗项目,又有自古以来与武术相辅相成的民族摔跤纳入其中,还包括了与传统武艺有密切关系的射箭、弹弓、毽子和力量测试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各级国术馆训练与传播的内容,也是学校国术活动的内容”。在当时,这个提法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力图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体育体系,是民国时期我国民族体育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形式。中央国术馆的初创是以“国粹”的高度出现,以政府的行为、国家的意志来管理和控制国术,曾在20世纪末期、30年代乃至40年代,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表面上看,由武艺→武术→国术→武术,只是名称的变更,这种变更过程是非常漫长和微妙的,其实质已反映了武术质的变化与飞跃。

  “国术”名称一直沿用至解放前。至今港台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仍称武术为国术。如新加坡有“光汉国术总会”。这种称谓与当时“国术馆”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用“武术”一词。1952年6月24日,荣高棠先生在《为国民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经常化而奋斗》报告中,运用了“武术”一词。1954年第44期《新体育》中解释:“为什么不能叫国术?‘国术’一词,概念模糊,如果武术可以称‘国术’的话,那么我国固有的艺术和技术,如雕塑、绘画、音乐、刺绣、针灸……都可以称‘国术’。只笼统地把武术称为‘国术’,显然不够确切。”如果用现代的观点看国术,一是局限于本国,二是分不清哪国,缺乏科学性。1958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其后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武术”一词真正显现其本来面目。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