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瑶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3)
时间:2014-02-10 10: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玉石阶 点击次数:
(五)瑶族女性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主力军。历史上,瑶族是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民族。瑶族从中国进入越南后,一直就过着这种迁徙不定的游耕农业生活。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政府实行革新开放后,越南境内的瑶族才最终定居下来。报导人大坪乡撒祥村村长盘朝光说,过去,撒祥村的瑶族一直是刀耕火种的,种完一座山,三五年后,到地力耗尽时,再种另一座山,一直到1982年,政府把田地分给瑶族,不许随便迁徙,他们才不走,从此定居在撒祥。这种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需要有较强的体力,所以男子往往成为游耕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旅游业发展后,买卖瑶族挑花、刺绣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而从事挑花、刺绣的人全部是妇女。据报导人瑶族妇女PMS说,因为卖瑶族工艺品赚的钱较多,一般年轻的妇女都不用做农活,在家喂完猪、煮好饭就出来卖工艺品了。据报导人ZDG说,自己在家负责种田、养猪、种草果,妻子则在外面搞旅游。从阮雄孟先生在沙巴县大坪乡撒祥村的入户调查来看,旅游业收入占到了当地瑶族家庭收入的51%,这些收入主要是靠妇女得来的。在大坪乡调查期间,我们看到从事旅游业的人大多数是瑶族妇女,只有少数瑶族男子从事摩托车搭客或协助妻子开家庭旅馆。瑶族女性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主力军。
(六)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与传统理论道德的削弱。大坪乡瑶族在发展旅游之后,瑶族村民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来,通过开旅馆、卖瑶族工艺品、销售山货、提供旅游服务等各种方式与游客交流。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商品经济观念也逐步增强。妇女们挑花、刺绣的布料不再是自纺、自织的土布,而是通过商贩从中国云南河口进货得来;一些瑶族妇女甚至主要依靠收买边远村寨瑶族的挑花、刺绣品来转手买卖;当地的瑶药经过与河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已经销售到河内、胡志明等城市;看到有外地人来时,妇女们都会主动上前兜售工艺品;甚至连我们给一些瑶族妇女拍照片时,她们也会提出要收相应的小费。已有的事实已经证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历史上,瑶族是个无人经商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很少要求回报,一家有难,全村相帮;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但自从卷入商品经济的浪潮后,大坪乡瑶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在从事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争抢游客,压价竞争,甚至争吵、斗殴。仅2008年就发生了6起因争夺买卖流动摊子、2起争抢游客过夜而争吵,甚至斗殴的事件。瑶族村民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受削弱。
结语
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国家都把旅游业开发看作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但如何把握好开发的尺度,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业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发展瑶族旅游业所引起的一系列文化变迁现象再一次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必须给予重视。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业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附记:本文是作者担任中方主持人的中国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科研合作项目《中越跨境瑶族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成果之一,并获得“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资助。作者在越南调查过程中,得到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沙巴县旅游中心、沙巴县大坪乡政府等单位,以及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友山博士、副厅长阮氏朔源、工作人员杨俊义、阮氏明秀、范妙香、阮小虹、黎成南,以及沙巴县瑶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广西民族大学王柏中教授、胡牧君教授、滕成达教授、盘美花讲师参加了本课题调查,谨致谢意。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