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5 09: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赵海如 点击次数:
然而由于理学思想的约束,安岳石窟飞天又稍显含蓄,透露着儒教的“礼”与“德”。首先从飞天裸露的程度来说,释迦牟尼佛立佛像侧壁的两尊飞天与莲花手观音飞天,虽均为上身半裸,胸前却又依稀可见遮挡,并非完全裸露。更有趣的是,宋代所造飞天双足均为裤、裙所遮掩,可见理学思想已深入脊髓。其次,从飞天类型来说,安岳石窟的飞天不似敦煌飞天那般,类属于深受西域风格影响下,舞姿奔放的伎乐飞天。而是捧鲜花、盆景或宝物,盘旋于佛与菩萨周围,文质彬彬、姿态优美的供奉飞天。面容端庄,神情高贵,从神情到姿态,显露供奉与敬仰之态,却又典雅而不失风骨,由内至外显露出飞天高尚的品格美。将飞天融入“礼”“德”,在“礼”“德”面前“无为”,在“礼”“德”中“忘我”“无我”,从而达到“礼”“德”合一,使安岳飞天达到道德的尽善(仁)与造型的和谐融通,追求着一种崇高的理想人格。这正是程朱理学中“心正意诚,”“至善至美”道德标准的切实体现。安岳石窟飞天艺术风格写实,线条舒展、比例匀称、体态轻盈。其神情与举止之庄重,体现人体美的同时又透露着飞天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我国古代工匠对人体造型艺术的含蓄表达,是佛教与儒教文化融汇下的契合与退让。作为最能表现石窟艺术时代风韵的美神,飞天为安岳石窟增添了不少灵性。
二、道教飞仙在安岳石窟飞天造型中的影射
正如东晋名家顾恺之笔下《洛神赋图》中洛神仙裳飘举,凌波而来的翩翩姿态。不同于印度飞天的笨重造型,中原飞天将道教飞仙特征融入其中,使飞天成为不再使用翅膀,而是完全以人体动态和衣带展露飞动态势。乘当风的吴带,生动活泼地飞舞于彩云间,其飘荡不定,充满幻想的形象,正是中国飞天艺术的精髓。
安岳古代工匠凭借其高超技艺,在石料上塑造出安岳飞天裙裾飞扬的动态形象。采用圆刀与平刀结合的雕刻手法,依山随势,整体雕凿。继唐、五代之画风,线条流畅而大气,既雕又画,使飞天极具飘逸之感。例如圆觉洞第十一号净瓶观音龛壁侧盆景飞天,以对称的方式盘旋于观音两侧,身段婀娜,臂挽蓝色飘带,线条流畅有力如波浪般起伏。在造型上处理上,将飞天身后飘带加长扬起,使身体呈御风而行的姿态,并以下身长裙的飘动助势,同时于人物身下托以装饰性的祥云,使动感更加强烈。安岳飞天强调了中国飞天艺术的精髓之处,以高难度的石刻方式塑造了天衣飞扬的曼妙形象,赋予观赏者以无限联想。正如唐代诗仙李白《咏飞仙诗》中所道:“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注释:
①蔡方路.宋代四川理学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3.
②任继愈.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1988.
③郑汝中,台建群.中国飞天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2-3.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