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于 1936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此书自问世以来,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和追捧,并成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之经典。1939年根据此书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使得《飘》更加声名远播,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多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以斯嘉丽为主的南部贵族女性进行分析,很少关注到作品里的男性角色。本文就试图为这一方面做出有益补充,分析男主人公瑞德和艾希礼的文学人物形象。
一、爱情的勇士与懦夫
在《飘》这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最迷人的男性角色无疑就是瑞德这个人物了。众所周知,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脱离作家自身的经验与感受,相反恰恰是因为融入了这些仅仅属于个人的独特的体验,作品才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和真实。据说,瑞德与作家的第一任丈夫厄普肖的性格十分相似,他对斯嘉丽的爱与付出又与米切尔的第二个丈夫约翰·马什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是在他的鼓舞和支持下,米切尔才开始并完成了长达十年的写作。
书中的瑞德出身于名望族查尔斯顿家族,曾就读于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这从侧面证明了他的智力与头脑非同一般。但是由于一些“风流韵事”,他被学校开除,又因坚持不屈服无谓的礼教娶一个自己不爱且并未冒犯的贵族小姐而被赶出家门。就是这样一位在上流社会看来品行不端、声名狼藉的流氓恶棍对斯嘉丽的付出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却是令全世界的读者唏嘘动容。
瑞德在十二棵橡树庄园的的晚会中无意偷听了斯佳丽对阿希礼的表白,他对这位了桀骜不逊的斯佳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随即展开了直接而勇敢的追求。他对斯嘉丽说:我非常喜欢你,因为你伸缩性很大的良心,因为你很少刻意掩饰的自私自利,还有你精明的实用主义,我身上有同样的品性。尽管对斯嘉丽一见钟情,但他却始终以一张狡猾而傲慢的面孔掩饰内心火一般的激情,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斯嘉丽心中的白马王子是阿希礼,而且以斯嘉丽的性格一旦得知他已被她所俘虏,一定会以此为砝码对他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到彼时,他就处于这场较量的被动地位了。所以他选择耐心等待与默默付出,一方面对她冷嘲热讽,以表示他对她的无所谓,好吸引并激起斯嘉丽对他的注意和征服欲,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把她照发表论文顾得无微不至。每当斯嘉丽有困难时,他都会第一时间出面相助,甚至赴汤蹈火,帮她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义卖会上瑞德看出了斯嘉丽渴望跳舞的心情,便以赌善款为名义,带她跳起了弗吉尼亚舞,帮她摆脱了守寡的束缚;亚特兰大沦陷之夜,瑞特冒着大火和枪林弹雨护斯嘉丽脱离了危险;斯嘉丽想开办一个木材加工厂,瑞特深陷牢狱却依然为她想得周全,不惜冷言冷语得罪她也不在狱中借钱,只为怕她被人盯上,从而钱财两空;气走她之后又想尽办法从牢中出来把钱借给她让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虽然他知道斯嘉丽与他结婚只是为了利用他、斯嘉丽心中爱得仍然是艾希礼,但是他甘之如饴,耐心等待,甚至每天早晨都会把早饭拿到屋里,一口一口地喂她,如果不是爱一个女人爱到发狂的地步,又如何会做到这一点。可是斯佳丽还是为了艾希礼和他分居了。所幸还有邦尼,他们的女儿。瑞德将对因怕斯嘉丽发现而压抑的爱全部给了女儿。而且在女儿身上他看到了未经战火的斯嘉丽,单纯、任性、勇敢快乐、充满活力,所以他爱她、宠她,竭力给她所有他能给的甚至不能给的。就为了女儿以后不因为他的原因被上流社会拒绝,他一改桀骜不驯的性格,心甘情愿地装一个绅士,与曾经最被他厌恶的乏味无趣的卫道士们打交道。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悲剧还是发生了。邦尼坠马身亡,瑞德的世界在一瞬间坍塌了。哀莫大于心死,12 年的守望换来这个一个无情的结果。这个汉子终于被打败了,他感到深深地疲惫,所以即使斯嘉丽此时醒悟到自己对他爱,瑞德也无力再爱,只有绝望地融入到夜色中,离斯嘉丽而去。
反观艾希礼,这位令斯嘉丽魂牵梦绕、难以释怀的白马王子,面对斯嘉丽热情的告白,尽管从内心里喜欢这个姑娘,但正如他自己所言:因为你(斯嘉丽)太富于生气,太真实,我呢,为偏偏怯懦得很,宁可去找阴影和梦境。单看此处还以为这是艾希礼有素养,故意将自己这样贬低,从而减轻斯嘉丽求爱被拒后的尴尬与难堪。但是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艾希礼尽管懦弱却不愚蠢,他清楚地知道斯嘉丽的性格他驾驭不了,他最佳的选择只能是善良、顺从的梅兰,而不是骄傲、倔强的斯嘉丽,面对爱情,他的懦弱再次显现。
二、冷静的现实主义和感性的怀旧情结
在十二橡树庄园的野宴上,当狂妄自大的南方贵族们吹嘘着仅凭借爱国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就能把北方军队打败时,睿智的瑞德一针见血地指出:北方佬有的是钢铁和枪炮,我们有的只是棉花、奴隶和傲慢,他们要不了一个月就可以打败我们。叫嚣的厉害不代表战场上的胜利,战争是残酷的,是靠实力说话的。这一番反调激怒了沉浸于狂妄之中的贵族们,从而群起而攻之。实际上,瑞德是正确的,南北战争从本质上来说是奴隶制种植牙经济与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较量,代表资本主义的北方联盟符合了历史进步的潮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由于北方迎战的正义性,它得到全世界进步势力的支持,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和雇佣军队从海外而来,使得战争从一开始便胜负已定。反观南方,没有强大的工业做基础,枪支弹药和军需品便无法得到保障,这对战争是致命的。精明的瑞德选择了不做无畏的牺牲,而是抓住时机大发战争财。他对斯嘉丽这样说:“把一起荒野改变为一起繁荣而致富的是帝国主义时期,在帝国主义时期有许多钱好赚,在帝国主义灭亡时期可以赚的更多。”但是,他也是一个有骨气不忘本的热血男子。在经历了亚特兰大沦陷事件,尤其是看到那些南方士兵的英勇之后,他作为南方人的生死荣誉感以及作为男人的血性被激发了。在南方军队即将战败、士兵损失惨重、急需补充人员时,他毅然参战为自己的一方而战。这时他对斯佳丽说:“你想想,要是我在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出现在我们的军队,这对他们将是多大的鼓舞呀。”尽管后来南方战败,但是他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他尽了南方人应尽的义务,当下最应做的不是缅怀过去,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时代。瑞德与斯嘉丽一样,都是时代的弄潮儿、生活的强者,是南方进步资产阶级的代表。
再来看艾希礼,尽管他也清醒的预知南方必败,但为了荣誉,却“心甘情愿地投身于这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并最终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战后的艾希礼面对满目疮痍的家乡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在新的南方社会现实中重整自己的家业,甚至要和妻子寄靠在斯嘉丽的庇护之下生存度日。实际上,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多旧南方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规则,只有艾希礼还沉湎于已逝的世界中难以自拔。他守着旧文明、徘徊游离于新文明之外,不肯做出任何改变去适应新生活。守旧、懦弱最终导致了他整个人的生活悲剧。
三、小结
综上所述,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这两位男性,一个独立不羁、精明睿智,具有骑士精神,能在乱世中赢得生存并保护身边的人;另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具有贵族谦谦君子风范,面对现实却不堪一击,沦为新时代的“弃儿”。作者如此安排两位男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从侧面印证了新文明的生命力远远高于旧文明,新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的选择也是历史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 余明洋.“双性同体”在影片《飘》中的分析[J].电影文学,2011(13).
[3] 张庆红,田一万.《飘》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南方社会的变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