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是永恒的孤独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孤独”的作品,在此书中“孤独”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作品中的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感受着不同类型的孤独,以个体存在的方式阐释了孤独的内涵。而“百年孤独”也超越了时间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类永恒的孤独,孤独是人的永恒的宿命,而超越孤独就成了人的使命。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寄给政府一本手册,等待回复多年终于厌倦了。长久的无望的等待成了孤独的一种表现方式。作品中的等待常常以“年”,“多年”,“很多年”为计算单位,可见等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当厌倦了等待,就从另外的事情中重新获得孤独,要不就是一直将这种孤独持续至死亡,就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样,在不停地制作小金鱼的过程中等待死亡。丽贝卡在漫无的孤独中等待死亡,孤独成了永恒的无法被超越的东西。《百年孤独》也指向了一种永恒。
《百年孤独》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概念,在作品中的某些人的行为、方式很容易被“一生”、“一辈子”这样的字眼定义,“丽贝卡·布恩迪亚的姓名,那也是她一生用过的唯一姓名,直到去世从未玷污。”“这场悲剧为她留下的唯一外在痕迹便是裹在伤手上的黑纱,她到死也没有摘下。”作为个体的人就这样轻易被定义,一生的轨迹似乎被限定,可见人是何等的卑微和苍凉。这样不经意的时间定义,却重重地叩响的是人的荒诞性,对往事的追忆正是对现实世界无法超脱的一种困惑和无奈,追忆越多,说明个体的力量越显得微不足道。
《百年孤独》中的人的名字也是不断重复的,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重复,并且带有各自明显的特征被固定下来。名字一直在循环,时间也在循环。作品中不断提到“时间在打转,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时间在原地转圈,”时间成了一个圆圈,人也被固定在这圆圈中,局限在这时间和空间中,孤独注定成为一种无法打破的常态,一种永恒。
二、孤独的个体体验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注定是一位孤独者,他的孤独是知识的孤独,智慧的孤独,天才的孤独。他是一位天才,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但却无人全部了解他的智慧。他带人披荆斩棘建立了马孔多,并且一直保持着辛勤劳作的优秀品质。当吉普赛人来到马孔多后,他又以忘我的精神和勇气投入到实验中去,不惜自己的身体灼伤溃烂。但他透露“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的发现时,乌尔苏拉认为他疯了。就是这份认为他是“疯子”的不理解注定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孤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曾经试图超越这种孤独,用知识的力量超越这种孤独,但因无法被理解而失败。“他正以老人那种毫不雅观的方式哭号,为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为梅尔基亚德斯,为丽贝卡的父母,为他自己的父母,为所有他能想起在死亡中孤独无依的人哭号。”最终也是在栗树下孤独地等待死亡,在现实中找不到人,只能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这样的死人分担忧虑,可见孤独的力量和无法超越孤独的痛苦。
《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是自我走向孤独的个体代表。年轻的时候疯狂地爱上了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千方百计阻扰丽贝卡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婚姻。当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向阿玛兰妲求婚时,却遭到了拒绝,如果这次拒绝是出于内心的愧疚,那么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求婚时的拒绝更带有恐惧爱情和丧失爱的能力的成分。而在阿玛兰妲和自己侄子的乱伦游戏中惊醒也就代表了拒绝身体的本能和欲望,走向孤独。在阿玛兰妲身上体现的是“拒绝被人爱”的孤独,“属于无穷的爱意和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阿玛兰妲终是缺乏勇气获得爱情,也只能是在孤独中织寿衣再拆寿衣的过程中等待死亡。
三、超越孤独的方式
《百年孤独》中有一个支撑起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女性——乌尔苏拉,她曾经说过
“只要上帝论文发表还让我活着,这个净出疯子的家里就缺不了钱”,事实也证明乌尔苏拉就像这个家族的支撑者,她去世后整个家加剧了瓦解速度,最终消失。而乌尔苏拉似乎是整个作品中唯一没有被孤独侵蚀的人,她虽然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孤独的存在,却用自己的方式超越了这种孤独感。
首先在作品中乌尔苏拉是没有真正爱情的,她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至死都没有分开,联结他们的是比爱情更坚固的东西:共同的良心谴责。”就是说本来他们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两人开始时的爱情被扼杀,背负上了良心的谴责,注定也是背负上了孤独和苦难。但乌尔苏拉又是一个意志坚定和勤劳的女人,她用此驱逐孤独,没有被孤独侵蚀。“她身材娇小,活力充沛,严肃不苟,是个意志坚定的女人,从未有人听她唱过歌。”乌尔苏拉也是用一生的劳作支撑起这个家,年轻的时候做小糖果生意积累金钱,扩建了新房子,在战争期间也不例外。作品中也说过乌尔苏拉有种纯粹的实用主义观念,也正是这份观念,她觉得活人的意义更加重要,她加紧劳作,从而甩开了一切虚幻的东西,也就超脱了孤独,而未沉迷于孤独迷失自我。马尔克斯正是通过乌尔苏拉诠释出“劳动超越孤独”的真理。
乌尔苏拉保持有一种难得的清醒和自觉意识,这是由她坚强意志和爱决定的。乌尔苏拉对自己的子女是饱含爱意的,她从未忘记自己母亲的身份,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回到家准备停战时,乌尔苏拉说“答应我,你如果在那边碰上难缠的事,就想想你母亲。”作品中也写到了乌尔苏拉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母亲般的同情,对梅梅细腻又无奈的爱,对丽贝卡的理解,即使到临死还在为整个家庭祈祷。这种对家庭的爱让乌尔苏拉超越了孤独,保持了一份温暖的精神力量。她有一份坚定的执着,尤其表现在至死也没有说出藏金币的地点,因为真正的主人没有来到。正是乌尔苏拉对于人情温暖的感知,及心中坚定执着的信念,使她排解了孤独,获得了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在等待死亡中被孤独吞噬。
四、马尔克斯的创作观
“我认为,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到头来,人们是会明白究竟哪种做法不够明智的。”《百年孤独》中的男人都是狂热的,而女人则是相对理性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作为家族第一代,在吉普赛人来到马孔多后迷恋上了炼金术,并不惜破坏所有来进行疯狂的实验,当梅尔基亚德斯带来了照相机,他又开始利用此证明上帝存在与否。所有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实际上是对既定知识和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超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盲目相信上帝,不满足于现实的境况,而是以惊人的毅力探索真理和知识。即使最后被绑在栗树下也不愿意屈服,默默地忍受而进入另一种与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这些死人对话的状态中。
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身上有一种天才的气质和独特的精神力量,他在自我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渴望超越,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人格也得到了完善,这种冲破性地精神力量就足以在整部作品中熠熠发光,无怪乎当他死去比西塔西翁说“我来是为了王的下葬”。从这层意义上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仅是马孔多的开拓者和建立者,更因其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受到敬仰。
马尔克斯说过:“小说肯定有一种职能,是一种破坏性的职能,我不知道哪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用来赞颂已经确立的价值的,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我发现总有一种摧毁已被确立的价值的、被强加的东西,和促进建立新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趋势。”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阐释了个体的孤独和超越孤独的思想。作品中的疯狂正是现实世界荒诞非理性的印证,摧毁确立价值的过程正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世界超越的过程。或许人在这个世界上注定要面对孤独、失败、死亡,但是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生存生活的方式,战胜孤独正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这是人的永恒使命。正是从这层意义上说,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呈现,这也是《百年孤独》的创作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