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9 09: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本论文秉持形式批评与内容批评相结合的理念,对美国华裔诗歌的语言表征特点和意象呈现方式进行了梳理,发现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文学性与族裔性的结合。这种文学性与族裔性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现象对于现今华裔美国文学创作及批评领域中刻板化族裔性批评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华裔诗歌语言意象
本文对美国华裔诗歌的语言表征特点和意象呈现方式进行了梳理,发现英语诗歌中嵌入汉语符码是一种既增强了诗篇的表意功能和美学价值又夹杂了华裔诗人的文化记忆与生存经验的崭新的离散身份表征方式。音步、停顿、叠句等操控不仅产生了具有音乐美的节奏,更实现了与诗篇隐含的族裔情感的和谐与共鸣。书写变异既具有常规书写无法媲美的空间美感与视觉表现力,同时也反映了华裔诗人通过书写变异来书写变异人生的族裔诉求。汉语符码嵌入、节奏操控和书写变异并非“为形式而形式”的语言表征,而是与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离散身份紧密联系、丝丝契合,是文学表征与族裔言说的统一。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意象亦如此。空间意象不仅勾勒了一幅恢弘的美学地图,更是反映出华裔族群的生存经历的离散空间诗学。身体意象既是生动、形象的文学身体,又是两种文化与身份属性夹缝中的离散个体的身体政治。文化意象不仅饱满、鲜活、意蕴深远,同时还是华裔诗人的文化记忆与本土经验交叠形成的文化符码。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意象同样与诗篇的族裔主题及诗人的离散身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文学呈现与族裔言说的统一。
从文学表征与族裔言说统一的语言与文学呈现与族裔言说统一的意象两个方面不难发现,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文学性与族裔性的结合。作为一种少数族裔文学,华裔美国文学本就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民权运动共生共荣,族裔性早已成为它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少数族裔作家希望通过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族裔言说,借文学作品向美国社会争取自身应得的平等地位,赵健秀、徐忠雄等皆为此类作家的代表。但随着华裔美国文学一系列作品被主流批评界接受、认可并最终典律化,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刻板化族裔性批评也不幸产生。任何超越“异域色彩”等主流批评界之评判标准的作品无法获得肯定,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内容等方面被无形地限定在狭隘的族裔范围内,严重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作家深感主流批评界的刻板化族裔性批评话语对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不利,他们高扬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旗帜,刻意避免族裔性书写。这对本已挣扎在主流文学的边缘、争取自身的文学合法性的华裔美国文学而言,用忽视自身身份属性的去族裔性书写对抗刻板化族裔性批判的做法很可能导致华裔的族裔声音在华裔美国文学和主流文学中的双重缺失,使原本就处于夹缝中的华裔美国文学丧失仅有的族裔言说空间。
在刻板化族裔性批评和去族裔性书写的大背景下反观华裔英语诗歌,我们惊喜地发现,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文学性与族裔性的巧妙统一不仅使其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也使诗人的族裔情感和离散身份表现得更直接、更强烈。这充分证明,在进行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时,我们一方面不仅要意识到族裔性是此类文学与其它作品区分的基准和价值所在,更要始终谨记不能将族裔性唯一化、绝对化,避免其成为凌驾于文学价值之上的唯一的写作与评判的标准。另一方面,文学性诚然是所有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终极追求,但剔除了族裔性的少数族裔作品不免会失去其离散背景和双重身份属性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深度、广度以及独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价值。只有将族裔性的激情和文学性的张力相结合,少数族裔文学才能突破层层壁垒屏障,在角落强有力地发出自身差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Lee,Li-Young.Rose.Rochester,NewYork:BOAEditions,1986.
[2]Song,Cathy.PictureBride.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3.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