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节奏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应用

时间:2017-05-12 10: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从音乐节奏、肌肉节奏、心理节奏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它们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节奏;音乐节奏;肌肉节奏;心理节奏;有声语言创作

  中图分类号:J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59-2

  一、节奏的概念界定

  “节奏”一词源自希腊语(rhythm),原意是指“把时间的跨度划分成可以被人感觉到的段落”。在中国古代语境中,“节”“奏”两字合用,一是指具体的法制,如《荀子·强国》“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二是用作音乐术语,这是“节奏”长期以来最稳定、最普遍的用法。在此用法中,“节”与“奏”的关系比较复杂。《礼记·乐记》中指出:“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这里,“节奏”作为与“曲直、繁瘠、廉肉”一样结构的术语,当然也是指一种对立现象,就音乐来说,就是一种类似高低、长短、强弱等对立式的声音组合模式。那么“节”与“奏”是哪两种因素对立呢?孔颖达认为:“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言声音之内,或曲或直,或繁或瘠,或廉或肉,或节或奏,随分而作,以会其宜。”由此,“节”“奏”实为“止”与“作”(即“停止”与“进行”)的对立关系。但在其他语境,二者就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立关系。如屈原《九歌·东君》中有“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之诗句。若视“节”为乐器,“奏”当“作乐”讲时,二者就是支配关系。综合来看,“节”的普遍意义是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那么,节奏也内含了“一定的段落和段落之间界限”的意义,这就为以后断句时的句读(句逗)之说埋下了伏笔。从发音方法来看,句读实是语流中停顿的地方,这么多的语音片段组合在一起,暗含了“作”与“止”的对立关系。

  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在一个张弛有序的世界中生存。与此同时,人自身的各种生理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之所以对外部事物的运动有着或快或慢的感官体验,都有赖于我们有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有规律地搏动着的心脏。这种有节奏的律动,甚至还在母体当中的婴儿,就已经开始感受到母亲心脏的跳动。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呼吸、脉搏乃至行走、跳跃,都遵循着某种时间上的均匀律动性。因此,人类早期对节奏的认识,和自身的生理特性以及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二、音乐节奏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应用

  音乐是有节拍的,也就是重复出现的音的长短强弱对比关系,这些对比关系有规律的运动进而形成节奏。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中的节拍虽没有音乐中那样严格的规定,但也是有一定节拍的。

  比如,“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这里的“北”字可能是强拍说出,后面的“方”字也就随之较弱较短地说出,当然,“北”字也可能是后半拍短促而又很弱地说出,紧跟在后面的“方”字就紧紧跟随着说出来了,根据具体表达的需要熟练运用不同节拍的交替。再比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组织部副部长”这句话中,每三个字是一个单位,都是2+1结构,一般习惯上是以2/4拍的方式说出,即:前两个字音短,后一个字音长,前两个字一拍,后一个字一拍,不过五个这样的结构连在一起就显得节奏很单调很乏味。如果根据文义,在中间处“东港区”三个字用3/4的节拍的方式说出来,三个字每个字音同样长短,就改变了全句节拍的单调现象。有时,在适当的地方,在某一拍中,从每拍两字改变为每拍四个字,然后又回到每拍两字。这样的变化也会有形式美感可以依人物、事物形象之间的差别形成节奏。比如,“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句话,如果“打在你的”变成以8分音符的速度说出,而“脸上”用4分音符速度说出,这样话语中比较自然地突出了“脸上”。而音乐节奏中的抢拍和让拍,恰似行路时的夺路而行和让路缓行。例如:“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如果在说“没有什么可以把人打动”时,节拍是平稳正常的,呼吸是平稳正常的,“除了”这两个字,紧吸一口气跟在后面抢拍,并且稍提高声调说出,就会产生一种变化的节奏,着意强调的是正义号角。总之,节拍的处理没有定数,与个人风格有关,更与说话人自己对要说的话语理解有关,也与原文内容含义有关。

  其次,音乐可以激发情感,音乐节奏相应会催生情感节奏。音乐节奏强弱、疾徐产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了跌宕起伏的感情流动。可以说音乐节奏是体现情感力度的基础。因此,在朗诵作品中,通常会配乐朗诵。创作者在表达特有的感情时,如果缺乏旋律音乐的配合,也就会抑制作品情感的表达。因此,音乐节奏是激发创作者情感表达的钥匙。一般来说,明快的音乐节奏用以喜悦的作品,沉重悲伤的作品当以配上哀伤的音乐伴奏,音乐和作品要相得益彰,互相映衬。

  三、肌肉节奏在有声语言创作的应用

  人体全部机质中肌肉是最多的。人类的一切活动从日常劳动、竞技体育到大脑思维,肌肉都是最直接的动力,肌肉在人体上的合理分布以及肌肉本身的绝妙功能,能使人类有意识地完成各种动作。因此,肌肉素质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语音发声训练方面,肌肉记忆更是不可或缺的。肌肉素质部分取决于自身条件,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动作正确的用力方法和动作所要训练的能力,是在节奏中完成的。四、心理节奏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应用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行动要受到大脑思维活动的支配和影响。有声语言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何种外部技巧,直接受到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例如语气、停连、重音等,都受到内心节奏的影响。可以说,创作者的心理节奏和心理控制是创作的基础。

  有声语言创作也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活动,有声语言应负载着美感,那就是要达到愉悦共鸣。所以,我们说心理节奏就是作用于受众心理的一种节奏。心理节奏一经诉诸受众的感知觉,便像涓涓细水汇入思维的滚滚洪流,使人们内心和作品一起起伏波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强烈的共鸣。

  总之,人们喜爱变化和有高低起伏的运动节奏,这是起码的美感认识。所以作为有声语言创作主体来说,为了让受众更易于接受作品,就要掌握好节奏。在有声语言创作中,音乐节奏、肌肉节奏、心理节奏是协调统一的运作系统,对于有声语言创作各自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又互相促进。所以,当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如果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客观节奏”和接受者产生的“主观节奏”处于同步运动状态,人就会感到“和谐”“愉快”,便会达到一种共鸣,产生美感。

  参考文献:

  [1][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朱智贤,伍棠棣,卢盛忠等译.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1.

  [2]毛荣.浅议音乐节奏对舞蹈训练课的影响[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5,(02).

  [3]薛良.“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关于节奏的笔记”[J].中国音乐,1996,(01).

  [4]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

  [5]赵逵夫.本乎天籁,出乎性情———《庄子》美学内涵再议[J].文艺研究,2006,(03).

  [6]齐勉乐.论音乐节奏发生的根源———兼评普列汉诺夫的‘劳动创造’说”[J].艺术百家,2003,(04).

  [7]贺笑.播音主持话语中的节奏[J].剧影月报,2010,(02).

  [8]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

  [9]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

  [10]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2.

  [11][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12]马玉坤,高峰强.播音主持心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