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16 15: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冯兴莲 点击次数:
青海花儿,在语系上和洮泯花儿大同小异,演唱风格上完全融入了青藏高原藏民族强烈的山歌音韵。
【例】鹞子(哈)飞(吔)了(者哟)
青海花儿,受草原藏民族山歌韵腔的影响,其"令调"与河州、洮泯花儿完全不同,类似"堂倌令"的味道,以长叫短接的形式来演唱,用"吔"、"哈"、"呀"之类的虚词补令,不托音,直白地演唱,最流行的化隆花儿,民和花儿皆如此。
【例】"尕妹的肚子是象牙的床,
哥想(者)茶饭不想"。
研究花儿,不能脱离花儿流派滋生土壤在于传统的民间文学这一基本概念。更不能脱离地域、语言和习俗,对花儿流派的影响和构成,再来谈花儿和花儿流派。海原花儿为宁夏花儿的主流派,因此,海原花儿就是宁夏花儿。自然地"海原"也就成为宁夏花儿的故乡。在花儿的传唱中,海原花儿与甘肃、青海花儿的词令、音律、格调截然不同,属于地域语习所构成的差别,甘肃河州花儿的传唱者为突厥人的后裔东方族。"海原"花儿的传唱者乃色目人的后裔回族,溯史而论,在唐元明时期,通过战争、商贸、工匠和传教士的途径进入中国,初居长安,后迁散京畿,多为单身,逐渐地和汉族联姻。海原回族,多是被发配迁徙的陕回,因此,有"汉回"之称,汉回生息多以杂居,故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服饰,除了履行必要的宗教课程外,其次的生活程序皆依附于汉文化范畴。
花儿"山歌也",这说明花儿是从山歌上演译而来,唯海原地域将山歌称谓"花儿"完全是遵循着汉文化的理念。甘肃、青海将"花儿"不称花儿而称"少年",这是藉于草原男女马背情歌的寓意。海原将"花儿"亦不称"少年"也不叫山歌,就称谓"花儿",而且对花儿赋予诗意般的情趣,有着浓厚的汉文化色彩,这与汉文化渊源的历史分不开的,"花儿"的"花"字,古意为"巴",后写作"葩",所以诗经称"葩经",白话文释之为"花经"或"花儿经"。因此,许多文学名词中就出现过:"花拍","花调"一词。唐人的"问花集"和唐诗人李花儿论坛贺之"花游曲"皆以"花"字之颜而歌曲,因花儿歌赋,它完全超越了歌情说爱的范畴。乐府《相和歌》中"回弦曲"云:"山歌花调之歌"。作为正宗流派的海原花儿,就是古之山歌曲调和词令上变译而来,高亢之中曲回着委婉,完全融入"秦腔"的韵味。
已故海原国家级非遗花儿传承人,著名花儿歌手马生林的花儿唱腔,其落字的曲回余音,乃秦腔花音慢板韵调。
【例】拔了麦子(者)拔胡麻,
手疼(者)咋得拔下。
拨下--
秦腔,在明清中叶前,在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基础上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和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音调激昂高亢,以梆子的节拍演奏,遂以其节奏明快而著称。唱句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亦板腔体伴奏,明末清初叫梆子腔,故有"乱弹"之称。甘肃、青海将花儿称之谓"少年",为不失"花儿"之本体而合称"花儿少年"。海原将花儿称之谓"乱弹",亦不背弃"花儿"之实质,故统称"花儿乱弹",虽谓乱弹为"乱弹"表述证说,"乱弹"证实了海原县花儿故乡的历史推论佐证。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