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28 14:5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传淑 点击次数: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的。
在初读课文之前,学生要通过预习掌握生字读音,解决疑难生词,初读诗文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要重视范读。范读,可以是教师亲自范读,也可以是录音范读,在范读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古诗文的重音、停顿、节奏等作必要的点拨。试想,在古筝音乐悠长的伴奏声中,感情真挚地诵读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将学生引进一种独特的境界--薄雾淡淡,愁思缕缕,黄花消瘦,离人神伤……学生会在这唯美的境界中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二、品词析句,个性诵读,体验情韵美
语言是古诗文的形。古诗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语言很美,美在准确传神,美在言简义丰,美在音韵和谐。它比现代汉语含蓄简洁,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理解了文意才能读懂感情。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工具书,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
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理解文意之后,更需要反复品味,通过品读,走入作者内心,感受古诗文的主题及情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的愁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的孤独,"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冷寂,都需要在反复的品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并产生共鸣。
古人写作讲究锻字炼词,将其万千心绪凝于一字一词中。诵读中抓住关键字词品味古诗文,可直接披文入情,领悟作者当时迸发的情感。
品读首先要抓诗眼。诗眼是一诗之神,是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活飞动。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抓住诗眼就抓住了诗的关键。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通过活用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也能理解作者有意构筑的画意和诗情。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绿"和"青"色彩明朗,描写出陋室环境的清幽,衬托出作者的淡泊心境;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中的"黑"和"晓看红湿处"中的"红"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就在这色彩的对比中凸现出来。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怀。
诗文中还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也是重点品读的内容。比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值得细细品读。
不同的古诗文表达的情感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可以自由读、齐声读,也可以个别展读;可以共性赏读,亦可个性品读。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塑造的是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古代隐者形象。读时学生可以玩味地读,亦可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地读。
三、结合音画,创设情境,再现意韵美
古诗文是一种综合的文学艺术,通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富有韵味的意境:或抑扬铿锵,或缠绵婉约,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体味出其中的味道,更加容易体验到诗词的意境美。
利用音乐的伴奏和图画的展示,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式。优美的音乐能将学生带进一种优美的境界,而生动的画面则可以将各种意境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可选取古韵较浓的背景音乐,再结合三峡的风光图片营造一种舒缓优美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中诵读课文,领略如诗如画的三峡风光,感受作者对三峡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