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中一组愁情意象的审美研究(2)
时间:2014-01-18 14:2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蝶 点击次数:
四、"燕子"意象
"燕子"作为诗人们经常用到的意象,常用于表现惜春伤秋、寄托相思之意,或感伤实事变迁,或渲染离别之忧、羁旅情愁。
燕子冬去,往往表达了伤春惜时之愁。周紫芝在《蝶恋花》中写道:"天意才晴风又雨。催得风前,日日吹轻絮。燕子不飞莺不语。满庭芳草空无数。"这首词中的燕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伤感之愁,春天离去与燕子飞走对应,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忧愁跃然纸上。燕子的秋去春回、不忘旧巢的特性,往往能引起词人对国破家亡的忧愁。1276年刘辰翁在南宋亡破的春天写了一首《兰陵王·丙子送春》:"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以雁和燕比喻被掳走的宋恭帝与失散的旧臣,以无主的燕子这一形象来映射自己怀念故国的情愁。而燕子的候鸟属性,给了羁旅的词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赋予了它表达羁旅乡愁的意义。《唐多令》中的燕辞归,是去乡离家、漂泊天涯的词人,看到春来秋往定巢檐下的燕子时,便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引起客居他乡的伤感以及思乡之情。因此候鸟特性便是它对羁旅行愁的表现。潘汾的《花心动》中:"啼鸟惊心,怨年华,羞看杏梢桃萼。映柳小桥,芳草闲庭,处处旧游如昨。断肠人在东风里,遮不尽、几重帘幕。旧巢稳,呢喃燕子,笑人漂泊。"燕子的呢喃声成功勾起了词人的思乡情绪,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旧巢稳"反衬"漂泊",用燕子"呢喃"的笑来表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五、"柳树"意象
"柳树"在唐宋词中多是代表离别伤感之愁。
首先是柳"留"谐音,"柳"者,留也。这就足以让"柳"这个意象出现于离别之词中。其次,柳枝的体态缠绵,纤细的柳枝在风中展现款款惜别之意。周邦彦在《六■》中写"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并且柳条的形状极易让人联想到系带,于是愁情变成了柳条可以系住的具象。正如秦观《江城子》词云:"西域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将柳枝比喻成系带用作愁情的渲染。第三,柳絮漫天飞舞的镜头极富美感,词人可以将愁绪寄托在向远方飘飞的柳絮中,以柳絮写出离愁的无边无际与轻盈。正如苏轼《水龙吟》词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最后,古人有"折柳赠别"这一习俗,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张先在《渔家傲》中写道:"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折柳"是向对方表达离情别意的最为含蓄,也是最为生动的方式。
六、"行舟"意象
"行舟"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陌生,它所承载的意义有许多,愁在其中尤为突出。
如陆游的"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去空怅惘,■美菰想,秋风又起",以楚柁吴樯借代乡愁,间接描写了词人落寞凄楚的漂泊之愁。又如"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漂泊之愁后又进一步表达了对故园的思恋之愁。直接描写行舟,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亡国丧夫之愁装在了轻巧的舴艋舟中,极富有画面感。柳永的《雨霖铃》中"留恋处,兰舟催发",直接写兰舟,因为兰舟在历史中已经被赋予了离别的伤情,所以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思念与悲愁。还有一种,与"系"字相连。《唐多令》中行舟被垂柳系住,词人像是将自身寄托为行舟,被困住,无法随离人而去。《踏莎行》中:"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这里的系舟则又是相反的意味,柳树难系兰舟,离别在即,无法挽留,愁绪仿佛那兰舟,挣脱了飘忽的柳枝,向远方延展而去。
愁情只有一种,而代表它的意象却有许多。我所列举的六个意象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无论
是哪种意象,都将愁情化抽象为具体,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词的美丽与博大。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