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09:3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肖凤 点击次数:
这是一座桥,可是,它只是“河上搭着”的一座“浮桥”。
浮生浮桥渡,浮桥渡浮生。渡向何方……
我们能想到的只有悲凉。
但是,不管前方是什么,所有的人都走了,只剩下那个老人。这个老人就在与生的希望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无法动弹,在这个世界从喧闹嘈杂到寂静无声中,他丝毫没有改变,他“始终坐在那里”。老人为什么不离开?小说给我们的答案是“他太累了,走不动了”。可是再对照“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我们都知道,老人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过桥,走到桥的那边就有卡车带他离开这即将成为阵地的地方。可是,他太累了,没有人来帮他,没有人来扶他一把,每一个人都在为生的希望竭尽全力逃亡,谁都无暇来顾及这样一个老人,他被遗弃了。他和这座“浮桥”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可以设想,他无法坐在“桥边”,在他和离开这里的人之间,缺少了一座“桥”。而与坚守在桥边的“我”之间呢,同样也是缺少一座桥。“我”关心的是战争,“期待第一声炮响”,老人关心的是“动物”,担心他们难逃炮火带来的厄运;“我”关心的是“政治”,老人则说“政治和我不相干”。“我”和老人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在对话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与他之间的漫不经心。这里的“桥”的含义都是“桥”这个意象在我们人类文化中具有的象征意义。
“桥边”的实体含义与象征意义给小说带来了更丰富更多样的内涵,同时也更多地蕴涵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所以在一个小小的标题当中,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海明威提倡和实践着的“冰山理论”。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小说的正文中还是两次提到了“路旁”。我们来看与之相关的原文: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从交代故事地点而言,小说中“路旁”与“桥边”在交代标注老人出现的地理方位上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的是更确切的空间位置,而后者表现的则相对而言要宽泛一些。或者换言之,前者范围更小些,而后者则更大些。但是,除了设定故事发生的地点之外,“路旁”还内敛着作者更深沉的“情意”。
当一条路与另一条路有了阻隔,这个时候就会想起搭一座桥。在搭桥的时候我们就在想,是为自己的前行铺路,我们也总在想,穿过这座桥,就会有另外的一条路出现。事实往往也就是这样。在小说《桥边的老人》中的人们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们抛下一切,“涌过桥去”。可是,这位老人却在桥这边的路旁无法向桥的那边靠近一步,只能被剩在路旁。衣服上是见证着他艰难跋涉的尘土。当老人第一次以一身尘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身上的尘土诉说着老人一路来的风尘仆仆,这让我们想起尘土飞扬的路上摩肩接踵惊慌奔走的离乡者。当老人用尽力气“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时候,那扬起的尘土模糊了小说中这个老人的画面,却清晰了老人来时一路的艰辛。尘土飞扬之中,老人犹如尘埃一颗,无依无靠,漂浮在充满着战争气息的空气中。尽管没有一句直接的描写和抒情,却将战争带给老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