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7 15: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仲荤 点击次数:
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在宋以前,对他非议的还不多,甚至如唐太宗还作文祭他,唐玄宗自称阿瞒(曹操的小名),杜甫的《丹青引》有“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之句,可见对曹操也还没有微辞。到了宋以后,中国社会内部封建主义更向高级发展,专制君主政体的形式更是加强,科举制的盛行,无形中又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正统思想深入每一个“士子”的心里,而曹操正是弑后盗国、要想夺位做皇帝的野心家,正统思想的攻击自然集中于曹操等人物的身上。《东坡志林》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平话虽然从民间发展起来,但它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受当时统治阶级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因此,从苏轼记载的这一则故事中,可以见到曹操这一历史人物,从北宋时代起便渐渐成为封建正统观念所攻击的靶子了。尤其到了南宋以后,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正朔观念又包含了“严夷夏之防”的一种意义,陆游诗“邦命中兴汉,天意大讨曹”,这里所指的兴汉,是指汉部族国家,而讨曹已是指讨伐金人而言,另给它一种新的涵义了。到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身当元朝黑暗统治之下,因此他的著作也不可能不受到寓意的影响)流行以后,这一看法更为普遍,社会上对曹操这一人物也更加歪曲,不但在舞台上演出时,把他描成一个大花脸,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曹操也成为集奸诈大成于一身的人物,言之就会令人切齿痛恨。
这样一个长时期被封建正统思想所歪曲的历史人物,我们怎样来评价他呢?
首先,对于正统的看法,我们衡量这一件事情的尺度,不是根据当时士大夫所提倡的封建秩序道德——忠君观念,而是依据当时人心的向背。后世所谓“人心思汉”,事实上指的是汉部族国家的整体而言,而不是指“叹息痛恨于桓灵”的汉皇朝。从东汉皇朝总危机的爆发,当时人民已切齿痛恨这个汉皇朝,所以只要曹操的政治措施能比东汉腐朽皇朝的政治措施改善,对当时社会经济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的话,我们决不会再局限在正统思想的桎梏之内来衡量曹操这一人物。固然,曹操对待汉皇朝的残余势力的手段是非常残忍酷虐的,但是既然是代表腐朽的东西,曹操为什么不可以采用残酷的办法把它彻底摧毁呢?所以我们不能用这来衡定曹操在历史上的作用。
其次,曹操诚然是一个大军事家、出色的指挥员。从曹操起兵陈留,攻董卓败于荥阳汴水,攻陶谦残破徐州,一无所获,和吕布争夺兖州,曹操几乎一蹶不振。可以说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乱碰的鲁莽家,决不是像正史上所讲的,曹操生来就有军事的天才,“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故每战必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之战、柳城之战、渭南之战,打了一系列的胜仗;其他多次战役,如赤壁乌林之败,汉中之失,襄樊、合肥之围,固然失败或不成功,也不至使他统一北方的局势前功尽弃。
许多重要的战役,都是由曹操亲自指挥的。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由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了。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