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8 15:3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邬婷婷 点击次数:
[赏析指导]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一开始就用“中原”“荒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条衰败的景象,又用“铁骑”“风尘”来描写当时险恶的环境;下阕的“千村寥落”的景象正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照,词人一生都在为国效力,梦想能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面对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和民不堪命的生活,词人仍然抱有乐观的情绪,“何日”和“再续汉阳游”就是一种急切夺取胜利的心情的表现。
同样,辛弃疾在其《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用自己身处的极为破败荒凉、凄惨孤独的景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眼前万里江山”,词人用失意之景来传达的是自己乐观的情绪。
[相关知识]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可以抒发人内心深处的情志,寄托人深沉而难以言说的情感。人们喜欢借助诗词这种形式来表达或喜悦或哀伤或痛苦的内心感受,其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或抒发对亲人的诚挚思念,或表达自己的宏伟志向,或寄寓家仇国恨的悲哀。研究寓意丰富,情感多样的诗词,重中之重的一点即是探究诗人是如何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景物表现出来的。往往一首诗或一首词的好坏,决定于其对景与情的融合的技巧上。诗人通过眼中所见到的或者是想象中的景物来抒发自己不同的心情在成为诗词创作中约定俗成的现象之后,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总结性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同的景物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去评判、分析、感悟诗人通过景物到底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情有哀乐,寄予了情感的景物也随之有了哀乐之分。诗人借用情与景的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手法主要有四种,即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在看到一种景物时,由于该种景物色彩的明丽或暗淡引发了诗人内心与之相和的心绪,从而诉诸文字之中,比如说“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由“山”“芳草”“斜阳”这些景物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则是诗人本身已怀有或喜悦或悲愤等情感,要借助于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其时的情怀,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因为“有感”,所以连“花”也是有泪的,“鸟”也是惊心的;寓情于景,诗人笔下完全是景物描写,在这完全的景物描写中,我们又能很明确的感受到诗人特定的心情体验,比如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这两句完全是景物的直观描写,但我们又能感受到其中的一种自在舒适的情怀;而关于情景交融,可以说任何一首诗都是脱离不了情景交融这个笔法,在这里所说的情景交融是狭义方面的,它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同时有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直接抒发,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唐·杜荀鹤《秋日怀九华旧居》),这两句的景与情融合在了一起。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情与景的关系是我们分析一首诗歌的重要落脚点。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发生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情有哀乐,寄托情感的景也可分乐景和哀景。所谓乐景,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明丽美好的景象;哀景,则容易让人变得情绪感伤,在古诗词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秋景,比如“古道西风瘦马”等,还有一些残落的夕阳,凄清的风和萧瑟的落叶等等,都使人心情沉重,引发很多悲观失落的情绪。乐景哀景的客观存在让诗人们对其进行了诸多的加工,反其道而行之,则喜用哀景表现乐情,而用乐景来反衬内心之悲,因而有“以哀写乐,以乐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研究词作,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景物描写。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