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9 14: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赵小娟 点击次数:
摘要:花木兰是流传数百年的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佳话流传至今。感叹这位传奇女性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对她的形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试图从《木兰辞》的文本分析上来解析《木兰辞》,对于花木兰这一“爱国”形象提出否定的观点,并阐述存在的问题,借此来还原英雄的真我。
关键词:《木兰辞》花木兰爱国
一、梳理文本
作为“乐府双臂”之一的《木兰辞》被收录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人教版初中语文的编排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据,《木兰辞》所收录的主题是以“爱国”为主题。文章七段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第二部分写木兰代父从军的准备以及在疆场上的奋勇杀敌。第三部分写木兰凯旋后拒绝赏赐以及和家人的团聚。整首辞结构上严谨,句式自由。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享受无穷,花木兰英勇果敢的形象也已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然而,文章本身不是我们研究的内容,今天主要是就花木兰的形象这一问题来简单的谈一下笔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辞》众多老师对她的总评价是: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果敢,坚强,孝顺。木兰代父从军可谓孝,战场奋勇杀敌可谓勇,以及女儿身秘密的保守可谓机智和细心。然而,木兰的爱国笔者真是无法探知。仅从以下方面来反驳木兰没有爱国主义的品质。端正我们对花木兰的认识。
二、探知木兰
笔者主要从分析《木兰辞》来对爱国主义这一形象进行否定。众多老师,甚至是较优秀的老师将学习花木兰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然而,通篇看来笔者却找不出木兰的哪些做法或是言语证明了花木兰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的巾帼英雄。笔者有以下几点需要探讨:
1.《木兰辞》第一部分写木兰代父从军。从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木兰的叹息,这个叹息是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十二卷在这里是个概数,意思是说下达的催促木兰父亲的帖子有很多,每一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这两句话像我们展示军情的紧急,也向我们交代了木兰大夫从军的背景。面对年迈的父亲,木兰诗“惟闻女叹息”,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木兰的感叹和忧愁是为年迈的父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为女儿身,但是木兰是成熟懂事,是很孝顺自己的父亲的。对于家里的事她不是作为一个闺房中的女子不闻不问,而是一直关注,忧在心头。此外,她骨子里担心父亲,对于战争潜意识里是深恶痛绝的。笔者认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木兰的孝顺,但是如果仅从她为父从军就说木兰爱国,那么此时的木兰应该是有为国而战的兴奋和激情,为何我们听到的是木兰的叹息?难道她不想家人在一起团聚,不想让年迈的父亲享受天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凯旋后的木兰不要任何赏赐,只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归家之心,希望和家人的团聚之心由此可见。
2.花木兰战场踊跃杀敌,这一环节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位有胆有识,果断坚强的女子。她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一方面是为保存自己的性命,战争是残酷的,不管是正义还是非正义。战场又是血腥的,对于渴望活下去,希望尽早归家的木兰来说,拼尽全力进行杀敌,尽快的结束战争也许是她唯一解脱的办法。与其说是木兰的爱国在驱动,还不如让我们接受是木兰的思乡心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名渐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不到父亲和母亲对自己的呼喊,只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声;听不到父亲母亲呼唤孩子归来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骑的嘶叫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子对于父母的深切的思念,借父亲和母亲对自己的想念,来写自己对父亲、母亲的想念。战场是拼杀血腥的,可是木兰身上散发的是女子感情方面的呼喊,她没有过多场景描写战争,而是对战场上的情节进行略写,这也是作者的用意锁在,他所要向读者展示的是木兰的情感,不是战争厮杀的英雄,而是父亲母亲的孩子,是一个女儿的身份,是孝顺的形象。这里何来木兰的爱国情感,通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被逼沙场的女子在思念远方的爹娘。在希望快速结束战争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的场景。爱国的那份情感又是有何而来。有人说由此可见,木兰是爱国的。然而,笔者认为这种理由有点牵强附会。
3.最后一部分木兰的凯旋以及和家人的团聚让人不禁发问。如果木兰如老师所说的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那么在天子赏赐木兰尚书郎(注: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掌管国家政事的机关)为何木兰拒绝。论能力,她勇敢、坚强、机智完全可以胜任尚书郎的职务,也可以趁此机会来回报祖国。为祖国的强大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然而,木兰却“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我不需要什么尚书郎的职位,只希望能够骑上快马,快点送我回家。“千里足”可以看出,木兰回家心情的迫切,由为父从军,到战场思念家人,再到胜利凯旋对家人的思念,我们可以看出木兰这一形象的思想主要是围绕家人来展开的。从不要高官厚禄,而只愿意回家这一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在花木兰的心里,国家和荣华不及和家人的团聚重要。在这位女子的眼中,心里想的至始至终都是家人。而对于木兰的这一误解,恐怕是没有真的读懂木兰的心思吧。最后木兰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可谓是温馨感人。见到木兰归来,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他们各自慌忙自己的,而木兰则是快速回到自己的屋里,换起自己的女儿装,这一点让我们感受到,对于木兰来说,只有这样的身份才是令她舒服的,才是自己的正确归位。作为一名女子,作为父母的女儿,弟弟妹妹的姐姐,这才是自己想要的身份,想过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才是她想要的。这样的结果对花木兰来说比任何高官厚禄都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在此部分运用了大部分的笔墨来描写家人相聚的欢乐,一方面是衬托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赞美了花木兰甘为平凡女子,和家人平安健康生活的普通的愿望。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