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浅论王蒙《苏联祭》中的苏联音乐情结

时间:2013-08-30 10: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孙凡 点击次数:

  王蒙的创作生涯历时半个世纪,而在每一个创作时段都浓烈的体现出对音乐的偏爱。因为音乐,尤其是苏联音乐,串起了他的青年时代,勾勒出了他的青春,革命,爱情与文学。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音乐对于王蒙写作的意义,不亚于那个落地的苹果对于牛顿的意义。一首歌曲勾起了回忆,一首歌曲代表了一段记忆,一首歌曲又代表了一段生活,唱什么歌,尤其是无意间的哼吟,是人的潜意识的流露,也最能够表达人的心境和情感。因而王蒙的国外游记和小说中,音乐有着莫大的作用,从作品的结构到内容,无一不闪现音乐的光泽。

  本文以王蒙的《苏联祭》和“季节”系列小说为考察对象,对这些作品中经过作者筛选和过滤过的音乐,尤其是对苏联音乐的例举、剖析,试图揭示出王蒙小说复杂、丰富的音乐蕴含,宏观地把握王蒙小说中所透露出来的苏联音乐情怀,以及触摸王蒙小说的内在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发现他在精神上、人格上的态度取向。

  一、王蒙创作中的苏联音乐叙述

  纵观文坛,音乐对作家的影响比比皆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然于自然感情之上,它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王蒙更甚于说:“我喜欢音乐,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作品的一部分。有时候是我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头等重要的部分。”[3](P175-176、205)言而总之,音乐使王蒙的作品更加优美、灵动、丰富,尤其是苏俄歌曲的运用如一江春水般一泻千里绵绵不绝。

  (一)《苏联祭》中的苏联音乐叙述

  没有。

  还是没有。

  终于找不着了啊。

  我们也许纳闷什么事情如此重要,重要到连用“没有”这个词。往下看你就明白了:我戴上耳机寻找一个哪怕只是听着熟悉一点的,没有苏联味道,但是至少有一点俄罗斯民歌味道的歌曲,我找不着。有意大利歌剧,有百老汇音乐剧,有交响乐,有爵士乐,大概也有俄罗斯的流行歌曲,摇滚风格的,都是我不熟悉的了。(《苏联祭》第15页)

  《苏联祭》的开局处就显示了作者对苏俄歌曲的高度敏感。但接下来的句子却让我们感觉到了悲哀,那种“遗老”悲哀:在通向莫斯科的路上,我寻找的是自己的往日,但是在俄航班机上找寻歌曲的经验使我想起了那种前朝“遗老”的悲哀。[4](P15)谁也不能否认熟悉歌曲的消失,总会让人莫名的伤感,尤其是王蒙曾于1984年到访莫斯科,二十年后再次到访莫斯科,弹指一挥,人间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人间。发表论文莫斯科机场的屋顶仍像是悬挂着金属易拉罐式的铜铸圆环,像我二十年前看到过的那样。“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祖国进行曲》的歌词完全是事实。这首歌是杜那耶夫斯基作的曲,曾经脍炙人口,中国的“进步”青年无人不唱,头两句的旋律还作过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呼号,响彻全球。[4](P18)无疑,是对音乐的迷恋培养了作家灵敏的耳朵,此时的苏俄歌曲渗透到了作家生命的深处,自然处处流露。

  阅读《苏联祭》,如同一只老鹰飞过曾经金戈铁马的战场,让人感受空气中飘荡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和青春激情。这里没有太多的是非评价,只有对和平、对美好、对文化和艺术的赞美。(原北京市政协主席王大明)[5]以苏俄音乐为情感线索,让我们慢慢品读苏联带来的悸动。我们也许不知这首歌,但他知晓:

  ……阳光普照广大的苏维埃联邦,

  联邦成为光明的地方,

  斯大林灌溉着谷粮,

  谷粮堆满在集体农庄。

  斯大林是我们胜利的旗帜,

  斯大林是青年的曙光……(《苏联祭》第70页)

  这是王蒙先生在一九五○年为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学唱的一首由苏尔科夫作词的歌曲。天若有情天亦老,没想到时隔多年,他仍然忘不掉,忘不掉带给他激情的歌曲。?随意捡拾《苏联祭》中的字句,都可以看出“苏联”在王蒙心中的分量和意味。“苏联就是我的十九岁,就是我的初恋,我的文学生涯的开端。”(《苏联祭》第21页)“没有哪个国家像苏联那样,我没有亲眼见过它,但我已经那么熟悉,那么了解、那么惦念过它的城市、乡村、湖泊——”(《苏联祭》第54页)同样,苏联歌曲在他心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分量和意味。每当俄罗斯小伙子手中的风琴响起,王蒙立即能准确地说出歌曲的名字,如《三套车》《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伴随着悠扬琴声的奏响,王蒙也跟着浅吟低唱起来,唱到兴头上还晃动着身子,用手在桌上轻轻叩打着节拍,活脱脱一个老顽童。

  二、王蒙创作中引入苏联音乐的原因

  王蒙出生于1930年代中期,成长于解放战争时期,沿着他的人生轨迹探寻,他是先革命而后创作。时代的危迫感与民族富强的愿望很自然地赋予了他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这必然成为他未来文化选择的潜在影响。[6](P238-239.)1950年代是政治与文学日益紧密的时期,社会文化日趋单一化和强制化,而苏联文化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与文学界的指导思想,并在政治权力的支持下成为强势文化。由此苏联音乐便成为王蒙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情结,更是中国一个时代的情节。

  还在于王蒙先生自己对苏联音乐的追求。正如他自己在《半生多事》中这样表白:“我为什么要写作?原因之一是追求这种音乐的效果,我太不幸了,我没有学过作曲和器乐,我只能用文字代替音符,用句式代替旋律,用章节控制节奏,用叙述代替定音鼓,用刻画代替竖琴的弹拨,用小说代替乐章”。[7](P207-209)由此可以看出王蒙先生是因为音乐而写作的,苏俄音乐是王蒙先生的结,声声入耳,情且牵心。

  三、王蒙创作中的苏联音乐对自己的后续影响

  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的张狂卸去,留下的便是平滑质朴的心性。至此王蒙先生的创作生涯在没有迷失自我的前提下,又进入了新的创作阶段。这不仅是时代的风云变化所致,更是苏俄音乐的连锁效应。

  我觉得可以将王蒙的中心意象定义为对青春、革命、爱情三位一体的少年布尔什维克时代的深深眷恋和内化到心灵深处的一种情结。苏俄音乐便是那颗情结种子,深深地埋入了王蒙的血液中,支撑着他的写作。对苏联音乐的热爱正是这一情结的折射。在那个富有改造激情,天翻地覆的新时代,苏联音乐以其明朗积极,飞扬澎湃的情潮,暗合激励了少年布尔什维克跳动的青春,转化成飞扬的热情,并使之在以后的岁月中对之矢志不渝。“不管苏联的历史将会怎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它们“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8](P4)我们不难看出在苏联祭中频繁出现的苏联革命歌曲,渗透的是王蒙不忍割舍的苏联情素。

  参考文献:

  [1]段苏.论王蒙季节系列小说的音乐性[J]中国期刊网,2008.

  [2]王蒙.风格伦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王蒙.音乐与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王蒙.苏联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5.

  [5]王兆军.重提苏联,是一种勇气——读王蒙的《苏联祭》[N]中国作家网.2006.

  [6]王蒙.苏联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蔺春华.论王蒙的苏联文化情结[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版),35(1).

  [8]王蒙.王蒙文存-风格伦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