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07 09:4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论文部落 点击次数:
(三)紧扣时代,运用现代手段,扩大接受的可能性
现代的宣传手段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在信息业高度发达,无形资产地位日益提高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将艺术孤立起来。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形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从而有了经营艺术的可能。
当明星琼?克劳馥炫耀地穿着带垫肩的套装出现在一九三二年的经曲影片《LettyLynton》中,纽约的Maly's百货公司在一年内销售出了五十万件类似的时装。克劳馥用化妆品把她的上唇涂得丰厚以创造“克劳馥式的唇”,结果满街都是这样的妆容。当时还有不计其数的人一窝蜂涌到美发店去做JeayHarlow的金色短发发型。虽然人们常说,后继者是对原创者苍白的模仿,但这是一种潮流和风格形成的必然历程。人们部是有这种随波逐流的盲目性,这便使我们引导潮流的尝试变得有可以实现。
艺术同样有着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而不像广告词那样张扬。乔治?迪基在论及何为艺术品时,曾提出了著名的“惯例论”,意为人们通常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艺术惯例来给艺术定义的,即由艺术家创造但最终为接受者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反对来说,一个不符合惯例的艺术形式会受到否定。但是惯例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渐渐形成的。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如何制造这种惯例,而使自己新的艺术形式更广泛地被承认。在实践“绝对自由”的诸多尝试中,这个是最为主动的,也最有意义的。它能真正达到引导大众向高品味发展的目的。
以凡高为例。第一次面对凡高的艺术作品时未必能产生共鸣,因为这必竟需要极高的艺术涵养。但由于人们一开始就形成了“凡高是伟大的艺术家”之类的观念,因而不会产生断然拒绝接受的心理,而是努力去欣赏它,这便使以后的最终理解成为可能。艺术创作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人生经验与体验才能完成,这就要求观者也需要相似的人生经验才能理解。在这之前如果已经产生了拒绝接受的心理,那之后的理解感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我们应该尽力让观者形成一种“愿意接受”的心态,甚至是一种在面对艺术品之前就已接受式已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态。新的装饰风格同样可以这种方式形成潮流,而达到我们发展装饰艺术,引导大众的目的。
结束语
在这个自由年代,艺术并没有形成一个令人放心的局面,观念的开放是思想的进步,同时也可能成为放纵的理由。也许我们应该放弃一部追求自我的执着,而重新去审视那些潜在的,普遍的东西,理解它,利用它,由此,我们才接近了所要追寻的东西--绝对自由。
注释:
1、陈旭光,《艺术的意蕴》,17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贡布里希,《秩序感》22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4、《时装》塔克/金斯伟尔著,55页,三联书店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