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21 10:3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邓会明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为一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为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各组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采用干化学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分析两组检查的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pP高于正常范围值,也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部分低于正常范围值),说明TpP应用于两种疾病诊断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具有诊断及鉴别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ACS患者多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而导致其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研究指出,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的形成是导致ACS急剧恶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早期发现急性血栓形成对ACS诊断处理及转归都具有重要意义。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血栓前体蛋白(TpP)为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标志物,TpP升高即表明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颇受临床重视。笔者旨在通过分析对比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ACS患者5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所有患者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62.4±1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一支或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部分患者予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血样采集: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1.8mL,置1:9拘橼酸钠抗凝菅,离心后取血浆立即检测或置-80℃低温保存备检。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血浆中TpP含量,实验室正常值<5mg/L。
血清心肌酶测定: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二酶(CKMB),正常值范围:CK为30~170U/L,CKMB为0~16U/L。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pP高于正常范围值,也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部分低于正常范围值),说明TpP应用于两种疾病诊断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例数(n)TpP
(mg/L)CK
(U/L)CKMB
(U/L)
急性心肌梗死组249.8±4.1598±411103±7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72.7±1.7141±4233±6
讨论
TpP是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为血栓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血栓前体蛋白构体上具有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上所不具有的特异抗原决定簇,因此,其对各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可能比其它指标更具有临床意义[1-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ACS发展早期其冠状动脉内有急性血栓形成,所以早期发现血栓形成是诊断及鉴别的要点。王丽等[3]研究发现,TpP作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检查中,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较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pP高于正常范围值,也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部分低于正常范围值),说明TpP应用于两种疾病诊断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及鉴别价值,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综上所述,血栓前体蛋白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具有诊断及鉴别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91-395.
[2]孙进学,刘振军,刘新风,等.血栓前体蛋白(TpP)用于心肌梗塞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4(7):113.
[3]王丽,郑志虹,牟春平.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脂联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检测的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03(12):201.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