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2 11:1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冯骥等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近期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行急诊PCI,B组择期行PCI,比较两组近期临床效果(术后1 w)及近期预后(术后3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B组的76.67%(P<0.05)。两组术后1 w经超声检查显示心功能均有所改善,但A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改善也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为25%(15/60),少于B组的46.67%(28/6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较快的促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更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诊;择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对于其治疗,经历了药物、溶栓和介入等几个阶段,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比前一种有较大的进步。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因其能尽早开通梗死血管,降低死亡率而被广为推广。由于AMI有效治疗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其治疗时机的选择十分关键。笔者就急诊和择期进行PCI的进去疗效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50~78岁,平均61岁。随机分为A组(急诊组)和B组(择期组),各60例。急诊纳入标准:①胸痛持续时间≥30 min;②2个以上相邻胸导联ST段升高,幅度≥0.3 mV;③胸痛发作间隔<12 h。择期标准:①发病7 d后入院;②恢复期仍有胸痛;③超声或心电图检查梗死冠脉未通现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A组 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梗死动脉的位置、程度,并根据术前1 d口服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负荷剂量300~475 mg。对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术后口服肝素钙、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
1.2.2 B组 先行扩充冠状动脉、营养心肌、抗凝及相关并发症治疗,PCI在梗死发生后1~2 w内进行,方法同于A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 w采用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相关标准 ①冠脉再通: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标准,达2级及以上为再通。②疗效:根据相关标准制定,显效:病变血管狭窄部完全畅通;有效:病变血管狭窄部有明显改善;无效:病变血管狭窄部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和?字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以术后1 w为评价期,A组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6.67%;B组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67%(P<0.05)。
2.2两组心功能改善的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但A组优于B组,见表1。
2.3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比较 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其中再发心绞痛9例、心衰2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B组发生率为46.67%(28/60),其中再发心绞痛14例、心衰5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源性死亡2例。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