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24 09:1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孟迎军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心脏病患者,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对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并进行麻醉管理,对照组对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得到控制,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在10%,对照组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在34%,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应该充分做好临床麻醉管理工作,并能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强化临床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可以有效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降低非心脏手术风险,避免术中心率失常的发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字】心律失常;非心脏手术;心脏病
临床中,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中,对于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不仅影响临床手术疗效,也会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应该找出有效的处理方法,降低临床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心率失常的发生[1]。以下就来探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中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为之找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具体的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心脏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4~70岁,平均年龄为(51.3±3.8)岁;患者中均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并排除患先天性疾病可能;之后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都有30例患者,其两组患者中,试验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平均为(51.3±3.8)岁;对照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平均为(51.3±3.8)岁,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非心脏手术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之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治疗中,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同时也对患者进行麻醉管理,可在术前30min对患者肌注0.5mg阿托品,并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并且将会采用t检验,并应用P<0.05的方式,来表示两组对比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观察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病手术治疗,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在10%,对照组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在34%,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心率失常的因素包括术中应激反应、镇痛效果不佳、手术创伤、以及心肌供氧不足有关,对患者行非心脏病手术中进行麻醉管理,有效缓解患者术中应急反应,提高非心脏手术术中镇痛效果,维持术中患者供氧需求,能够有效降低心率失常的发生。
3讨论
经以上研究证实,在非心脏手术中,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是手术科室中的非手术问题,会加重患者病情。
术前麻醉管理对患者进行扩血管、降血压以及控制感染等措施,并纠正患者心功能不全,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改善,显著减少术中心律失常的机率。
术中麻醉管理由专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测,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在术中静滴硝酸甘油,并对患者静注心律平、利多卡因,减少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在非心脏手术中,麻醉处理,应该减少应激反应对心脏的损害,维护患者心肌血氧供需平衡,切实做到止痛效果,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并能在非心脏手术中及时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此来保证患者可以平稳渡过手术期,降低手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
术后麻醉管理术后可以维持患者体循环稳定,确保心肌氧供需平衡,同时加强监测,并完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工作,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中,为有效降低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应该充分做好术中麻醉管理工作,采取合适的麻醉方法,强化临床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采取合适的麻醉方法,降低非心脏手术风险,提高临床中心脏病患者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改善心脏病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郑楚,唐金良.尼日尔金德(音译)地区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J].当代医学,2010,9(13):54-57.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